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44
名词解释
1.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式为:P1X1+P2X2=I。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由该预算式作出的预算约束线为图2-1中的线段AB。
[*]
图2-1中,预算线的横截距OB和纵截距OA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解析:
2.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因而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格。在要素的买方垄断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价格。
解析:
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变动而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相较于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定量税收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β/(1-β)倍。如果税收增加ΔT,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为ΔY=-βΔT/(1-β)。
解析:
4.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又称流动性偏好,它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偏好这一概念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表示成L1(Y);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则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r)。这样,货币需求可以概括为L=L1(Y)+L2(r)。
解析:
5.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功能。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
①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由于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会促使经济回升;相反,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②从财政支出方面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当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时,失业增加,需要救济的人数增多,用于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就会相应增加,从而起到了扩大总需求的作用;相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减少,政府支付的救济金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经济过热。
解析:
6.有保证的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与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vr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即能满足投资等于储蓄的稳定的增长率。其公式为GW=sd/vr,式中,有保证的增长率GW,s4是合意的储蓄率(假设既定),vr是企业家意愿中所需的资本-产出比率。这一公式表明,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符合居民意愿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符合企业家意愿投资需求)所决定的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经济可以实现稳定的增长。在此增长率下,企业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
解析:
简答题
7.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主要包括: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相反,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
(2)相关商品的价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品,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原商品需求增加;如果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则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原商品需求减少。
(3)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就会减少。
(4)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政府政策也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解析:
8.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
(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在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比如两种)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技术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而厂商的成本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切点。
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
以上论述说明,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寻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在每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
(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下面以成本既定的情形为例。如果每单位成本获得的边际产量不相等,比如MPL/rL>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89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