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38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38

本单篇文档共733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同等学力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 章节练习 2640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9.00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38

名词解释

1.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相应于价格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实践中,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弹性系数的大小。

解析:

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用来说明厂商产量变动从而规模变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生产厂商而言,如果产量扩大一倍,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如果产量增加一倍,而成本增加大于一倍,则生产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解析:

3.边际转换率

边际转换率是指增加另一种商品产出的数量必须减少某种商品产出数量的比例。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ΔX,产出Y的变动量为Δ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ΔY/ΔX|可以衡量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RPT,亦即:

[*]

边际转换率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解析:

4.外在性

外在性又可以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性会导致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解析:

5.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常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GDP通常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这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解析:

6.单一货币规则

单一货币规则是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是货币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规则。它认为为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济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最优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应保持固定的增长率,不论经济景气与否,都应维持不变。货币主义建议货币应该以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

解析:

简答题

7.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厂商增加的收益等于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对所有决策变动进行的选择。下面以厂商的产量选择来说明这一点。

对于厂商而言,它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成本。在既定产量的条件下增加产量,如果厂商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那么生产该单位产品就有剩余,从而使得利润总额有所增加。因此,利润最大化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即在这种条件下,厂商会增加产量,直到二者相等为止。相反,如果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就这一单位而言,厂商是亏损的,因而为了增加利润,厂商会减少该单位的生产。因此,在MR<MC时,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MR=MC。在MR=MC时,厂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

因此,MR=MC是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当MR=MC时,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从而没有动力去调整产量。

解析:

8.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1)财政政策是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政府可以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等措施来抑制总需求。

(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及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数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解析:

单项选择题

9.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商品当前的供给会( )。(A)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析:生产者预期商品价格下降,这会降低商品将来的供给,增加现在的供给,因此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异在于两种商品的( )。(C)

A.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 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解析: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为一种排序、等级或偏好,因为这种效用不可数,所以不可叠加。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数的,因而可以叠加。基数效用论用效用函数、效用单位、总效用、边际效用等来说明消费者行为。

11.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替代效应为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为需求量减少,那么可以断定该商品不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3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3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