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软件水平考试(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综合知识)真题试卷
中文选择题
1.“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________。
①通信基础设施 ②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③新技术基础设施 ④科教基础设施 ⑤算力基础设施(A)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解析: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型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等。
2.数据价值化是以________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的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阶段。(B)
A. 数据智能化
B. 数据资源化
C. 数据安全性
D. 数据产业化
解析: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构成了数据价值化的“三化”框架。
数据资源化是指使无序、混乱的数据成为有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的过程,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数据资产化是指数据通过流通交易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数据资本化主要包括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两种方式,是拓展数据价值的途径,其本质(目标)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
3.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在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特征提取等,应用一系列态势评估算法,生成网络的整体态势情况。(D)
A. 安全应用软件
B. 安全基础设施
C. 安全网络环境
D. 安全大数据
解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是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对能够引起网络态势发生变化的安全要素进行获取、理解、显示,并据此预测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安全技术、一种新兴的安全概念,也是一种基于环境的、动态的、整体的洞悉安全风险的能力。安全态势感知的前提(基础)是安全大数据,其在安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特征提取等,然后应用一系列态势评估算法生成网络的整体态势状况,应用态势预测算法预测态势的发展状况,并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态势状况和预测情况展示给安全人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关键技术包括:海量多元异构数据的汇聚融合技术、面向多类型的网络安全威胁评估技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决策支撑技术、网络安全态势可视化等。
4.________是指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并行运行,而________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________只是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是不能分离的,只能协同工作。(D)
A. 虚拟化技术 多任务 超线程技术
B. 超线程技术 虚拟化技术 多任务
C. 虚拟化技术 超线程技术 多任务
D. 多任务 虚拟化技术 超线程技术
解析:多任务(即多个应用,也可称多个进程)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并行运行,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调度与分配的基本单位;虚拟化技术主要是实现在一台物理主机中模拟出多个操作系统;线程是操作系统运算调度与分配的基本单位,一个进程包含一个或多个线程。超线程技术(Hyper Threading Technology,HTT)是通过特殊的硬件指令,使得一个物理CPU可以并发执行多条指令(线程),这相当于在一个物理内核(CPU)上模拟出两个或多个逻辑内核,这些逻辑内核肯定是不能分离的,又由于它们执行的是不同的线程,因此各逻辑内核只能协同工作。
5.GB/T34960.1中定义了IT治理框架,以下________不属于IT治理框架的三大治理域。(B)
A. 管理体系
B. 技术体系
C. 顶层设计
D. 资源
解析:GB/T34960.1《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IT治理框架并指出该框架由三大治理域构成:信息技术顶层设计、管理体系、资源。
6.________不属于IT审计的目标。(C)
A. 对IT目标的实现进行审查和评价
B. 识别和评估IT风险
C. 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D. 提出评价意见及改进
解析:IT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审计工作了解组织的IT系统与IT活动总体状况,对组织是否实现IT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充分识别与评估相关IT风险,提出评价意见及改进建议,促进组织实现IT目标。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不是IT审计的目标。
7.信息系统战略三角不包括________。(A)
A. 安全技术
B. 业务战略
C. 组织机制
D. 信息系统
解析:业务战略、信息系统和组织机制构成了信息系统战略三角。业务战略阐明了组织寻求的业务目标以及期望如何达成的路径;组织机制战略包括组织的设计以及为定义、设置、协调和控制其工作流程而做出的选择,描述了将如何构建组织以实现其目标、实施其业务战略。信息系统是组织实施其业务战略的支撑。
8.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将组织的管理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级别中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从________开始强调数据管理的规范化,数据被当作实现组织绩效目标的重要资产。(B)
A. 量化管理级
B. 稳健级
C. 优化级
D. 受管理级
解析:DCMM(Data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将组织的管理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初始级、受管理级、稳健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在初始级,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级,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是被动式管理。在受管理级,组织意识到数据是资产,因此,组织根据管理策略制定了数据管理的流程并指定了相关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初步管理。在稳健级,数据已被当作实现组织绩效目标的重要资产,因此,在组织层面制定了系列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促进了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在量化管理级,数据被认为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因此对数据管理的效率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监控。在优化级,数据被认为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实现了对相关的数据管理流程的实时优化,并能在行业内进行最佳实践分享。
9.在常用的OOD原则中,________原则是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该原则与结构化方法的________原则是一致的。(C)
A. 单职 高内聚
B. 组合重用 低耦合
C. 迪米特 低耦合
D. 开闭 高内聚
解析:常用的OOD原则包括:①单一职则(单职),即类的功能要单一,本原则与结构化方法的高内聚原则一致;②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③李氏替换原则,即父类(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替换子类(鹰);④依赖倒置原则,即要依赖于抽象,而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⑤接口隔离原则,即尽量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要使用单一的总接口;⑥组合重用原则,即要尽量使用组合来实现重用目的而不是使用继承;⑦迪米特原则,即最少知识法则,指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本原则与结构化方法的低耦合原则一致。
10.________是________的基础,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系统崩溃或灾难发生时能够恢复数据或系统。(D)
A. 数据容灾 数据备份
B. 数据存储 数据安全
C. 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
D. 数据备份 数据容灾
解析: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但数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266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