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二级Python > 国家二级Python(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3

国家二级Python(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3

本单篇文档共6997字,内容预览36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计算机类NCRE全国计算机二级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二级Python 章节练习 6281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7.00
收藏

国家二级Python(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3

单项选择题

1.整数在计算机中存储和运算通常采用的格式是( )。(B)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偏移码

解析:根据符号位和数值位的编码方法不同,机器数有原码、补码和反码3种表示。整数在计算机中存储和运算通常采用的格式是补码。本题答案为B选项。

2.机器周期的同步标准是( )。(B)

A. CPU执行指令所占用的时间

B. CPU访问存储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C. CPU分析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D. CPU访问寄存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考虑到所有的器件中存储器的速度很慢,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本题答案为B选项。

3.一台计算机有30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c语言系统,则该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 )(C)

A. 实时操作系统

B. 嵌入式操作系统

C. 分时操作系统

D. 分布式操作系统

解析: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分时系统把中央处理器的时间划分成时间片,轮流分配给每个联机终端用户,每个用户只能在极短时间内执行,若程序未执行完,则等待分到下次时间片时再执行。这样,系统的每个用户的每次要求都能得到快速响应,且用户感觉好像自己独占计算机。本题答案为C选项。

4.一进程已获得除CPU以外的所有所需运行资源,经调度分配CPU给它后,该进程将进入( )。(B)

A. 就绪状态

B. 运行状态

C. 阻塞状态

D. 活动状态

解析:一般来说,一个进程的活动情况至少可以划分为运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等待)状态、创建状态和终止状态5种。其中,就绪、运行和阻塞3种基本状态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程在就绪状态下(已获得除CPU以外的所有所需运行资源),一旦分配到CPU,就转化为运行状态。本题答案为B选项。

5.当一进程在运行状态下结束时要调用( )。(C)

A. 阻塞进程原语

B. 唤醒进程原语

C. 撤销进程原语

D. 创建进程原语

解析:当一进程在运行状态下结束时,释放进程占有的资源,调用撤销进程原语。本题答案为C选项。

6.I/O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是指( )。(B)

A. 在程序执行前系统首先检查该程序运行中所需要的I/O设备是否准备好

B. 当CPU需要执行I/O操作时,程序将主动查询I/O设备是否准备好

C. 用程序检查系统中I/O设备的好坏

D. 用程序启动I/O设备

解析:程序查询方式是指程序主动查询输入/输出设备是否准备好:如果准备好,CPU执行I/O操作;否则,CPU会一直查询并等待设备准备好后执行I/O操作。本题答案为B选项。

7.设顺序表的长度为16,对该表进行简单插入排序。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C)

A. 30

B. 60

C. 120

D. 15

解析: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简单插入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故对长度为16的线性表进行简单插入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16(16-1)/2=120。本题答案为C选项。

8.下列排序法中,每经过一次元素的交换会产生新的逆序的是( )。(A)

A. 快速排序

B. 冒泡排序

C. 简单插入排序

D. 简单选择排序

解析:在一个排列中,如果一对数的前后位置与大小顺序相反,即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它们就称为一个逆序。快速排序的思想是:从线性表中选取一个元素,设为T,将线性表中后面小于T的元素移到前面,而前面大于T的元素移到后面,结果就将线性表分成两部分(称两个子表),T插入到其分割线的位置处,这个过程称为线性表的分割,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分割出的子表再进行同样的分割。快速排序不是对两个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可以实现通过一次交换而消除多个逆序,但由于均与T(基准元素)比较,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逆序。本题答案为A选项。

9.设栈与队列初始状态为空。将元素A,B,C,D,E,F,G,H依次轮流入栈和入队,然后依次轮流出栈和退队,则输出序列为( )。(D)

A. A,B,C,D,H,G,F,E

B. B,G,D,E,F,C,H,A

C. D,C,B,A,E,F,G,H

D. G,B,E,D,C,F,A,H

解析:栈按先进后出的原则组织数据,所以入栈最早的元素最后出栈;队列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所以入队最早的元素最先退队。将元素A,B,C,D,E,F,G,H依次轮流入栈和入队,则入栈的顺序为A,C,E,G,入队的顺序为B,D,F,H,然后依次轮流出栈和退队,则G先出栈,然后B退队,出栈的顺序为G,E,C,A,退队的顺序为B,D,F,H,输出顺序为G,B,E,D,C,F,A,H。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在带链栈中,经过一系列正常的操作后,如果top=bottom,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C)

A. 0

B. 1

C. 0或1

D. 栈满

解析:带链的栈是具有栈属性的链表。线性链表的存储单元是不连续的,因为是不连续的存储空间,所以指针将不会有规律地连续变化。当top=bottom=NULL时,栈为空;当top=bottom且不等于NULL时,栈中存在一个元素,其他情况无法判断。本题答案为C选项。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 栈是线性结构

B. 二叉链表是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C. 循环链表是循环队列的存储结构

D.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存储结构

解析:循环链表是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本题答案为C选项。

12.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中序序列为ABCDE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B)

A. ABCDEF

B. FEDCBA

C. DEFCBA

D. CBAFED

解析:二叉树遍历可以分为3种:前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前)、中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两者之间)、后序遍历(访问根结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后)。本题中,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可确定二叉树的根结点为A,由于后序序列最后访问根结点,可排除A、D两项;由中序序列为ABCDEF可知,以A为根的这棵二叉树不存在左子树,且由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可判断出每裸子树均不存在左子树(即只有右子树),后序序列先访问处于右子树上的结点F。本题答案为B选项。

13.设一棵树的度为3,其中没有度为2的结点,且叶子结点数为6。该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 )。(A)

A. 不可能有这样的树

B. 1

C. 2

D. 3

解析:假设度为3的结点数为x,度为1的结点数为y。树的总的结点数为度为3的结点数+度为2的结点数+度为1的结点数+度为0的结点数,即为x+0+y+6。再根据树的总的结点数为树中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再加1,则总结点数为3×x+2×0+1×y+0×6+1。3×x+y+1=x+y+6,则x=2.5,结点个数不可能为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699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二级Python(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