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12
单项选择题
1.赵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李乙有求于他,给赵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赵甲答应给李乙办事,但因故未成。李乙见事未成,要求赵甲退还好处费,赵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李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李乙行贿。对赵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8)
A. 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B. 敲诈勒索罪
C. 诈骗罪
D. 受贿罪
解析:就本题案情而言,C选项(诈骗罪)是首先可排除的。行为人赵甲作为国家机关任职的人员,收受李乙送来的5万元好处费并答应为其办事,这一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因故未成” 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事后李乙要求退还而赵甲拒绝退还并予以威胁的行为,不能视为敲诈勒索罪,因为此时赵甲已经占有了财物,其威胁之行为并非强索财物的行为,而是受贿行为的后续,即威胁与受贿的对象是同一的。故赵甲收受财物之后的行为不宜另作为独立的一罪处理。参见《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内容。
2.甲村的李某与乙村的张某素有隔阂,一日两人又发生口角,以致李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后李某发现张某一家都饮用柳清河中的水(流经甲村流向乙村)。于是于5月28日下午4时在甲村外的柳清河中投下剧毒药物氰化钾500余克,导致乙村包括张某在内的4人死亡,8人中毒,18头家畜死亡,用该河水灌溉的18亩稻田的秧苗死亡,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法院应对李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8)
A. 危害公共安全罪
B. 故意杀人罪
C. 破坏生产经营罪
D. 投毒罪
解析:本题考投毒罪。参见《刑法》第114 条、第115条规定的内容。
3.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8)
A. 甲小学的内务处长发现学校学生宿舍存在倒塌危险,及时报告了校方,在学校尚未采取措施之前,就发生倒塌事件,内务处长的行为
B. 乙学校校长对本校的危险教学楼进行了加固,但由于楼体本身的原因导致坍塌,并导致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乙学校校长的行为
C. 丙学校不知本校食堂存在危险,结果一日在学生就餐时发生倒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丙学校校长的行为
D. 丁学校校长对本校存在危险的校图书馆既不进行加固也不向上级报告,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丁学校校长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参见《刑法》第138条规定的内容。
4.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迫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辞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迫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8)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故意杀人
解析:本题考《刑法》第20条规定的内容,王某不敢再追时,李某已达到正当防卫的效果,而李某刺激和捅杀王某则具备了故意杀人的要件。参见《刑法》232条规定的内容。
5.王某教唆一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李某去盗窃,又将盗窃的方法教授给李某,但李某并未实施,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1)
A. 按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
B. 以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并罚
C. 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择一重罪处罚
D. 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解析:本题考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定罪处罚。参见《刑法》第295条规定的内容。
6.A国公民在公海上空将B国民航客机劫持到C国,该犯罪嫌疑人潜逃来华后被我国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则我国对该犯罪嫌疑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 )。(8)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解析:由于我国加入了有关反劫持航空器的国际公约,因此承担着对条约所规定的犯罪行使管辖权的义务。参见《刑法》第9条规定的内容。
7.甲欲枪杀乙,不料发现乙与丙二人并肩而行。甲知道自己枪法不准可能误伤丙,但考虑到杀乙的机会难得,遂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枪再说”的念头开枪向乙射击,结果将丙打死。甲对杀死丙的心理态度属于( )。(2)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甲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并悍然开枪,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间接故意。参见《刑法》第14条规定的内容。
8.甲某在满14周岁以前,抢劫价值35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5000元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物品,在18周岁时,又抢劫价值2000元物品。在对甲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 )。(2)
A. 14500元
B. 11000元
C. 6000元
D. 2000元
解析:参见《刑法》第17条,已满14周岁就应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
9.A商贸有限公司在法定代表人甲某的主持下,在未取得进口货物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了马来西亚某公司的笔记本电脑100台,价值120万元,香烟1万条,价值130万元,后在交接时被海关人员查获,则对于本案的处理应当是( )。(1)
A. A公司构成单位犯罪,法定代表人甲某也应承担刑事责任
B. 甲某不构成犯罪
C. A公司不构成犯罪
D. 甲某和A公司只能处罚其中之一
解析:对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双罚制。参见《刑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的内容。
10.甲驾驶乘坐3人的汽车自山上向下驶来,在拐弯处因公路塌陷,汽车前轮坠下公路。甲紧急刹车受轻伤,3名乘客全部重伤。甲的行为是( )。(1)
A. 意外事件
B. 避险过当
C. 紧急避险
D. 交通肇事罪
解析:本案结果的发生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参见《刑法》第16条规定的内容。
11.某日,甲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乙,甲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乙。乙边抵挡边冲到甲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甲慌忙逃走。乙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2)
A. 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防卫对象错误
解析:本案中狗不过是甲实施不法侵害的工具而已,乙为了防卫甲的不法侵害而砸伤甲,属正当防卫。参见《刑法》第20条规定的内容。
12.某甲与某乙有隙,甲伺机报复,一天晚上甲怀揣一把匕首来到乙路过处,将乙拦住,不让通过。甲还恶语相加,对乙肆意侮辱。乙愤怒之极,捡起路边的一块砖头向甲头部砸去。甲边躲边说:“这次是你先动手的!”然后掏出匕首向乙刺去,刺中乙腿部,致乙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4)
A.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 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
C. 故意伤害罪
D. 事后防卫,应负刑事责任
解析:甲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实施加害对方的行为,主观上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正当性的条件,是挑拨防卫,属于故意违法犯罪行为。参见《刑法》第234条规定的内容。
13.某甲因私仇蓄意杀害某乙。一天,某甲在某乙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某甲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某甲的行为是( )。(2)
A. 犯罪未遂
B. 犯罪中止
C. 犯罪预备
D. 意外事件
解析:对于这种在犯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705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