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20
单项选择题
1.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杀死学校领导,后来在情急之中吴某把张三当作校领导杀死,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 )(4)
A. 行为性质错误
B. 工具的错误
C. 行为对象错误
D. 特定时空条件的错误
解析: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即把此人当作彼人。杀错人并不影响故意杀人罪的成立,只要具备杀人的故意,无论杀的是不是想杀的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依此,C项为正确答案。
2.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 )。(8)
A. 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B. 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
C. 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
D. 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解析:不作为,即消极的行动,是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不作为并不是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积极的举动,而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其实施的积极举动。须注意,只有D项才是最完整、最准确的说法。
3.某甲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为中爆炸烧毁。某乙的行为是( )。(1)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避险过当
解析:《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关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服刑4年后,关某交待其曾于5年前拐骗 12岁(犯拐骗儿童罪的应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小孩给他人收养。经查,关某的交待属实。对关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4)
A. 按照数罪并罚中先减后并的原则处理
B. 其交待的罪行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C. 其交待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其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在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罚
解析:从关某的行为看应构成自首。《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据此,C正确。
5.张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 )。(2)
A. 适用新加坡刑法
B. 适用中国刑法
C. 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 适用第三国刑法
解析:《刑法》第6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依此,张某在中国船舶内故意杀害他人,应适用中国刑法。故B项为正确答案。
6.下列情形中,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是:( )(2)
A. 某村民委员会主任雷某将上级春节时慰问贫困地区的一台彩色电视机私自变卖,把所得款项用于归还村委会成员欠饭店的吃喝账
B. 某市民政局局长杜某将上级拨付500万元救济款挪用于建本单位高级办公楼,被境外媒体报道后,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
C. 某省防汛办公室主任刘某将本单位储备的防汛物资变卖;把所得款项用于本单位投资期货交易,当年赢利后,又重新按原品种、数量购置防汛物资
D. 某县民政局干部齐某将上级拨付的 5万元扶贫专用款挪用于本人购置新房,1年以后,齐某凑齐5万元归还
解析:《刑法》第273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界定了特定款物的外延。A项中的电视机系慰问品,不是特定款物;C项未使国家和人们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不构成本罪;D项因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而构成挪用公款罪。
7.卫某因贪污问题正在被所在单位审查。卫某为掩盖其贪污罪行,在单位财务处实施放火行为。案发后,其妻于某发现丈夫卫某举止异常,便追问卫某发生了何事,卫某将放火和贪污的犯罪事实说出。于某要求卫某去自首。卫某以自杀相威胁拒绝。于某便不再劝说,也未主动告发。案件侦破后,有关部门找于某了解情况,于某一直拒绝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情况。于某的行为属于:( )(8)
A. 妨害公务罪
B. 包庇罪
C. 贪污罪和放火罪的共犯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卫某虽然知道其夫的犯罪事实,但并未积极帮助犯罪分子湮灭罪迹,隐藏或毁灭罪证,仅是知情不举,不构成犯罪,因为知情不举是不作为,而包庇是作为。
8.某油库工人许某,在上班进行输油作业过程中擅离职守,离开作业现场。储油罐装满后,汽油外溢,库区地面漂流大量汽油,空气中也形成大量可燃气体,因遇输电线火星;发生严重火灾,整个油库成为一片火海,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许某的行为构成:( )(2)
A. 失火罪
B. 重大责任事故罪
C. 玩忽职守罪
D. 危险品肇事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失火罪可由一般主体构成,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由特殊主体构成。此案中,许某属于特殊主体,故其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许某擅离职守违反了生产管理制度而非危险品管理制度,故不构成危险品肇事罪。许某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9.某市公安局预审科长陈某,在办理其妻表弟吴某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案时,将吴某的年龄由19岁改为17岁,又在起诉意见书加入吴某被迫自卫等虚假情节。陈某的行为构成:( )(4)
A. 伪证罪
B. 受贿罪
C. 徇私枉法罪
D.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305条,伪证罪的犯罪主体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陈某不构成伪证罪。题干中没有受贿情节的表述,也不构成受贿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行为人出于使他人逃避刑事追究之目的,以各种方法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具体包括三种行为,与本题有关的是“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陈某徇情枉法,意图使应被起诉的吴某不被起诉,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特征。
10.我国某核基地高级工程师杨某,在国外进修期间因贪图美色、金钱,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秘密非法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往国外,后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查获。杨某的行为构成:( )(1)
A. 间谍罪
B.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 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
解析:根据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365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