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卷1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2)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其认可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方式
B. 法的实施并不需要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等手段来保证
C. 法通常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D. 法的特点在于它所调整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交互行为
解析:法的特征包括:(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可见,选项ACD都符合法的特征的表达。而就B项而言,国家强制力也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惟一力量。法的实施,也还要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2.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没有正确地说明“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4)
A. 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B.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
C.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
D. 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关系
解析:法律关系概念的真正理解。法律关系已经不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了,它是一般社会关系的法律化形态。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个选项?(2)
A. 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B. 某乡关于造林绿化的决定属于立法
C. 我国的立法体制是多层次的
D.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0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解析:
4.以下关于法的适用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2)
A. 是以国家为名义实施的法律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B. 法的适用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C. 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国家强制性
D. 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解析:司法,又称法的适用。A、C、D项均是法的适用的特征的正确表述,除此之外,法的适用还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但法的适用具有被动性,因此B项说法错误。
5.关于法律推理,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2)
A. 法律推理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
B. 一国现行法律和历史上的法律都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 法律的正式渊源或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成为行为的正当性根据
D. 在法律推理中,人们总是寻求尽量减少被视为专断和非理性的意志的干扰
解析: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6.目前调整班轮运输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三个,即《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中国未参加上述三个公约,但我国的《海商法》在有关班轮运输的法律规定上是以海牙一维比体系为基础的,同时还吸收了《汉堡规则》中的内容,如实际承运人的概念、迟延交货的责任等。这一现象在法理学上最恰当的称呼是以下哪一个?(4)
A. 法的传统
B. 法的继承
C. 法的移植
D. 法的现代化
解析: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因此,C正确。
7.下列关于宪法的提法哪一种是正确的?(2)
A.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包含了国家和社会的一切事务
B.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的效力高于包括宪法性法律在内的普通法律
C.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的修改具有与基本法律同样严格的程序
D.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的解释在任何国家都只能由最高立法机关进行
解析:因为虽然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但其内容只包含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最重要问题;它的修改程序比基本法律更为严格;各国解释宪法的机关除了最高立法机关以外,还包括国家元首、司法机关或专门机关等。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2)
A.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B.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D.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解析:略
9.下列关于现行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的提法哪一种正确?(8)
A. 国家对集体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B.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D.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解析:宪法修正案已将B的提法改为D项。
10.东源县河西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三位候选人崔某、任某和梁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和2600票。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
A. 崔某
B. 任某
C. 梁某
D. 三人均不得当选
解析:《选举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本题中,选区全体选民有25000人,半数应为12500人;实际参加投票的人数只有12350人,不足半数;所以依法本次选举无效,三人均不得当选。
11.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一是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有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4)
A.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国务院的质询案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本级人民法院的质询案
C. 自治州、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本级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D. 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质询案
解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12.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2)
A. 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由主席团以公报的形式公布
B. 所有的行政法规都必须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C.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决议形式公布
D. 单行条例经批准后由制定该条例的自治地方政府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解析:我国《立法法》第2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因此,A项错误。该法第41条规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因此,C项错误。该法第69条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因此,D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立法法》第61条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13.下列关于制宪权、制宪主体、制宪机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4)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389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