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7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7

本单篇文档共12806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章节练习 7364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7

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C,D)

A. 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 为贩卖牟利,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 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向乙说:“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家中

D. 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解析:B项中甲乙二人没有共同犯罪故意,其犯罪行为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构成走私毒品罪和走私淫秽物品罪,它们之间不存在共犯关系。

2.甲某欲报复与其积怨的余某,商请采石场技工乙某帮助,乙某提出炸破余家屋墙以示惩戒。稍后二人观察地形,并议定炸药放置点,乙某教以自动引爆方法。深夜,甲某依计而行,乙某前往协助。次日清晨,有上学的小学生二人路过,不慎踩到拉线而引爆,致一死一伤,余家屋墙也被炸塌,后二人被捕。则:( )(A,C)

A. 甲某与乙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 甲某构成爆炸罪,乙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C. 二人都构成爆炸罪

D. 二人都构成爆炸罪,此外,乙某还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解析:不能将乙某的行为定性为传授犯罪方法罪。从共同犯罪构成的角度上讲,应当说其传授爆炸方法的行为属于其参与共同犯罪的一部分;从另一角度上看,如果将乙某在共同犯罪之外,再定一个传授犯罪方法罪,那么传授爆炸方法的行为既作为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实行行为,又作为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这必然违背了禁止“重复评价”即双重评价的原则。

3.甲某提议让乙某帮助杀死其养父丙某,并允诺事成后给1万元好处。期间,甲乙二人多次预谋,甲某还带乙某到丙某家窥伺作案地点,辨认丙某。某日甲某与乙某电话联系,称当日下手机会最好,让乙某以找丙某买三轮车为由进入丙家,将丙某杀死。乙某按甲某授意,到丙某家,假意闲谈购买三轮车,伺机作案,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几天后,乙某因盗窃汽车案被审查期间,供述了上述事实。则:( )(A,B,C,D)

A. 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 乙某没有犯甲某所教唆的罪,甲某属于教唆的未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C. 甲某是教唆犯,在此案中应当作为主犯处罚

D. 乙某属于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同时具有自首的法定情节

解析: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是指没有着手实施实行行为,因此,可以适用刑法第29条第2款。根据刑法的规定,教唆犯按照其在共犯中所起的作用定罪处罚。对于准自首,参见刑法第67条第2款。

4.下列犯罪集团中,属于特殊的犯罪集团的有:( )(A,B,C)

A. 恐怖活动组织

B. 黑社会性质组织

C. 邪教组织

D. 国际贩毒组织

解析:特殊的犯罪集团是指刑法分则条文明文规定的犯罪集团,具体有三种:(1)刑法第120条规定的恐怖活动组织;(2)刑法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3)刑法第300条规定的邪教组织。

5.犯罪首要分子是指:( )(A,C)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 积极参加聚众犯罪的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97条规定,首要分子有两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种首要分子与刑法第26条规定的第一种主犯相当;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6.2000年2月起,甲某与乙某结伙盗窃,先后共同作案五次,共窃得财物价值25000元,销赃后得赃款9000元,二人平分。同年10月甲单独作案一次,窃得现金5000元。2001年3月案发后,甲某主动交代曾在1993年元月单独作案,窃得摩托车一辆,价值1500元。在追究甲某和乙某的刑事责任时,下列关于甲某和乙某对何种数额负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A. 甲某盗窃合计31800元

B. 乙某盗窃25000元

C. 甲某盗窃30000元

D. 乙某盗窃12500元

解析:甲某与乙某结伙盗窃五次价值25000元由二人共同负责,此外,甲某还应当对其单独在 2000年10月的5000元盗窃案负责,但其在1993年元月实施的盗窃价值1500元的摩托车的行为因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而不应再要求其对此负责。

7.下列犯罪中,只能由首要分子构成的是: ( )(A,C)

A.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

B.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C. 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

D. 聚众哄抢罪

解析:BD项中聚众进行危害活动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才构成犯罪,一般参与者不构成犯罪。

8.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D)

A.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 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 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 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在聚众犯罪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且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与主犯相比较而划分的共犯人种类,没有主犯也就无所谓从犯。因而,选项BC表述正确。

9.下列情况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B)

A. 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

B.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 盗窃他人财物引起被害人自杀的

D. 暴力抗拒缉私致检查人员重伤、死亡的

解析:C项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项应当数罪并罚。

10.某甲和某乙有仇,欲杀某乙全家。某日深夜某甲身带自制土地雷和匕首闯入某乙家,先刺伤某乙,后连刺乙妻、乙女数刀,最后引爆土雷。结果致某乙、乙妻死亡,乙女重伤。某甲的行为是:( )(B,C)

A. 属于想象竞合犯

B. 属于连续犯

C. 按一罪从重处罚

D. 从一重罪处断

解析:甲基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杀人行为,触犯同一罪名,是处断的一罪。

11.在刑罚制度中,关于刑期的计算说法正确的有:( )(A,C,D)

A. 拘役刑与有期徒刑的刑期均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且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B. 管制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C.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的,羁押日不得折抵2年执行期

D.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解析:死缓的考验期间应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而其先行羁押的时间不存在折抵2年执行期的问题,这一点同无期徒刑一样;当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有期徒刑的刑期应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12.罪犯乙某尚在管制执行期间;其下列哪些行为是违反管制规定的行为?( )(A,B,C)

A. 与他人合作写了一本《故事大全》,使用化名出版

B. 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280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7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