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0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0

本单篇文档共28739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模拟试卷 7608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00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0

单项选择题

1.某甲在乘坐某乙的出租车时,将公文包遗忘在出租车内,包内有现金3万多元。某乙将该公文包予以藏匿。几天后,甲找到乙所在的出租车公司,将乙辨认出来,乙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好交出公文包。乙某的行为构成(   )。(8)

A. 盗窃罪

B. 诈骗罪

C. 侵占罪

D. 不是犯罪

解析:行为人必须具有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才构成侵占罪,如果行为人虽然有非法占有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的行为,但一经要求其退还或者交出的,立即退还或者交出,则不构成本罪。

2.甲某无意中发现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其内容是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8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1万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销毁了有关罪证。则甲某(   )。(8)

A. 构成敲诈勒索罪

B. 构成包庇罪

C. 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因为刑法没有规定甲某的行为构成任何一种犯罪,所以D正确。

3.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2)

A. 甲欲杀死乙但因被人发现而停止犯罪

B. 甲欲抢走乙的提包但发现乙是熟人打消念头

C. 犯罪分子以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D. 甲欲强奸乙而发现乙其实是个男的

解析:只有B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当时可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行为人在主观上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在客观上自动停止了犯罪的继续实施和完成。

4.孙某(男,1983年7月4日出生)于1997年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连续三次盗窃财物,价值3万元;于1999年7月2日、7月3日连续二次盗窃财物,价值2万余元;于2000年1月1日又盗窃财物,价值1万元。案发后,孙某被捕归案。法院认定孙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盗窃数额为哪项?(   )。(8)

A. 6万元

B. 5万元

C. 4万元

D. 1万元

解析:考查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第17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盗窃罪才负刑事责任,孙某对其于1997年、1999年实施的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所以这两部分盗窃数额不计。

5.甲某在公共汽车上捡到乙某丢失的提包,内有4万元现金,另有存折、汇票等重要物品,乙某在本市日报上刊登的招领广告,称将重奖捡到其提包并归还者,甲某见报后,与乙某联系,要求乙某支付2万元才交还提包,乙某嫌甲某要价太高,只同意支付lOOO元,甲某因此拒不交出提包。对于甲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8)

A. 甲某的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

B. 甲某的行为是基于悬赏合同的正当要求,不构成犯罪

C. 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D. 甲某构成侵占罪

解析:甲某在公共汽车上捡到他人财物,并且看到悬赏广告后索取巨额赏金,违背乙某悬赏的本意,甲某非分要求未得到满足因而据不交还乙某财物,符合侵占他人遗忘物的情形,由于其侵占的数额巨大,而且其强要巨额奖金的行为性质恶劣,不能以普通的民事纠纷处理,应当以侵占罪论处。

6.高某与单位同事李某发生互殴,双方均致轻微伤。高某对本市法医机构作出的轻微伤鉴定不满,遂暗中将自己身上的原创伤口扩长,导致伤势加重,并另行委托鉴定,结论为轻伤。后高某以故意伤害罪向法院告发李某,李某被羁押39天后,司法机关查清了事实真相。高某的行为构成(   )。(4)

A. 故意伤害罪

B. 报复陷害罪

C. 诬告陷害罪

D. 伪证罪

解析:高某为陷害李某而向法院告发,意图使李某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高某的身份不属于伪证罪中规定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范围,因此不构成伪证罪。

7.检察院检察员于某,在对一个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对证人胡某暴力逼取证言,造成胡某重伤。对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8)

A. 构成暴力取证罪,致人重伤作为从重罚的一个情节

B. 构成暴力取证罪、故意伤害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 构成暴力取证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D. 只能定故意伤害罪,不能同时定暴力取证罪

解析:《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 234条、232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8.下列关于盗窃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 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即使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也应当按照盗窃罪和其所实施的犯罪数罪并罚

B. 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多次偷开机动车辆,并将机动车辆丢失的,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定罪处罚

C. 偷开机动车辆造成车辆损坏的,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

D. 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但累计盗窃数额不够较大的,不按盗窃罪处理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偷开汽车行为的规定,A偷开汽车的行为可以看成牵连行为,应当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D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除了盗窃数额较大以外,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认为是“多次盗窃”,虽其未达到数额较大,也可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9.A国人甲在我国境内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某中级人民法院对甲量刑时,考虑到甲虽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因案件情况特殊,涉及我国与A国的外交关系,有必要对甲减轻处罚,则此案中级法院的判决需经何种机关批准?(   )(8)

A. 中央政法委

B. 高级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10.某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野蛮施工、违章作业、致使军事通信光缆被挖断,造成重大损失,对此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4)

A. 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 重大责任事故罪

C. 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D.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解析:本题完全符合《刑法修正案(五)》中关于“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规定。

11.丙某(15岁),从家中偷拿其父人民币800元参与赌博,将800元全部输给丁某。丙某怕回家无法交代,便将丁骗至无人处,用匕首对其进行威胁,并扎其大腿一刀,逼迫丁某将钱还给自己。丙的行为(   )。(4)

A. 尚不构成犯罪

B. 已构成抢夺罪

C. 已构成抢劫罪

D. 已构成侵占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873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40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