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模拟试卷9
公文写作与处理-单项选择题
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出自 ( )(B)
A. 《尚书》
B. 《周易》
C. 《汉书》
D. 《史记》
解析:《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2.属于“密级\\(A)
A. 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
B. 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普通文件
C. 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D. 绝密文件、秘密文件、普通文件
解析:“三密”即:绝密、机密、秘密。
3.长期保存或永久保存的重要文件,书写不能使用 ( )(C)
A. 蓝黑墨水
B. 碳素墨水
C. 纯蓝墨水
D. 黑色墨汁
解析:撰写公文的字迹材料的选用,包括笔和墨水的选用。应该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使用铅笔和圆珠笔。墨和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素,写成的字迹耐水、耐光、耐热、不易褪色,适于长期保存。纯蓝墨水和红墨水属于有机染料墨水,字迹鲜艳但不耐久,所以公文写作应当使用墨汁、蓝黑墨水和碳素墨水,不能使用纯蓝、红色墨水和其他质量低劣的墨水。
4.公文正文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D)
A. 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名称
B. 公文标题、导语和正文主体
C. 公文标题、正文主体和结束语
D. 导语、正文主体和结束语
解析:正文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导语、正文主体、结束语三个部分。
5.将公文标题中的机关名称和事由同时省略的情况多见于 ( )(A)
A. 公布性公文
B. 规范性公文
C. 告知性公文
D. 机关内部公文
解析:机关名称和事由同时省略的,这类情况多见于公布性公文,如机关内部的通知、通告、启事,法院的布告等,仅仅以文种作为标题。
6.确定机关之间行文关系的重要前提是 ( )(A)
A. 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B.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C. 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D. 平行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
解析: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确定行文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行文规则的重要依据。
7.首次将“议案”列为国家行政机关法定公文文种是在 ( )(B)
A. 1987年
B. 1993年
C. 1997年
D. 2000年
解析:199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修订后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首次将“议案”列为国家行政机关法定公文文种。
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属于 ( )(A)
A. 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
B. 决策性公告
C. 知照性公告
D. 指挥性公告
解析: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是在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有关机构可以发布公告、通告,规定一些事项,有关人员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货币出人境限额的公告》属于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
9.通知这一文种产生于 ( )(A)
A. 民国时期
B. 中共苏维埃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20世纪50年代
解析:通知产生于民国时期。
10.某省属大学向省教育厅请求拨款,应使用的正确文种是 ( )(B)
A. 申请
B. 请示
C. 报告
D. 函
解析: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报请性公文。
11.“批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 ( )(C)
A. 明代的《文章辨体》
B. 1912年的《公牍通论》
C. 1948年的《办事通则》
D. 1951年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解析:批复最早见于1948年11月18日华北人民政府政务会议通过的《办事通则》。
12.《关于就医路费报销问题的复函》属于 ( )(B)
A. 商洽函
B. 问复函
C. 请准函
D. 知照函
解析:《关于就医路费报销问题的复函》属于问复函。
13.章程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包括组织章程和 ( )(A)
A. 办事章程
B. 任务章程
C. 条款章程
D. 综合章程
解析:章程可分为组织章程和办事章程两大类。
14.《教学通讯》属于 ( )(D)
A. 会议简报
B. 定期简报
C. 不定期简报
D. 工作简报
解析:简报类文书按内容分为会议简报和工作简报。《教学通讯》属于工作简报。
15.从一个机关来说,它的公文处理工作是由本机关的_______或办公厅(室)主任负责领导的 ( )(A)
A. 本机关的秘书长
B. 上级机关的秘书长
C. 本机关的一般职员
D. 上级机关的一般职员
解析:从一个机关来说,它的公文处理工作是由本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负责领导的。
16.某乡政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 ( )(A)
A. 集中形式
B. 分散形式
C. 分工形式
D. 集体形式
解析: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的选择。一个机关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应根据各机关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地说,集中形式往往比较适用于小机关和基层组织。乡政府应该选择集中形式。
17.查办工作的第一个程序是 ( )(A)
A. 阅读有关材料,搞清查办的问题
B. 查办立项
C. 查办的办理
D. 整理归档
解析:查办工作的第一个程序是阅读有关材料,搞清查办的问题,接下来是查办立项、查办的办理、查办的结果与反馈、整理归档。
18.拟写文稿,在使用简称时,应 ( )(B)
A. 直接用简称
B. 先用全称,并加以注明
C. 先用全称,再用简称,不用注明
D. 以上说法均错误
解析:拟写文稿,在使用简称时,应先用全称,并加以注明。
19.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电报随同文件一起立卷”的是 ( )(B)
A.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B.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C. 《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D. 《档案工作》杂志
解析: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电报随同文件一起立卷。”
20.由机关秘书部门起草或承办的文件,由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44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