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模拟试卷13
公文写作与处理-单项选择题
1.“《书》者,政事之纪也”出自 ( )(B)
A. 《诗经》
B. 《荀子》
C. 《尚书》
D. 《礼记》
解析:《苟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
2.公文写作中运用最普遍的起草组织形式是 ( )(D)
A. 起草小组打团体战
B. 一人单独承担
C. 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
D. 集体构思,一人执笔
解析: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在公文写作中,集体构思、一人执笔是运用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
3.编制份数序号一般用6位(不得少于两位)阿拉伯数码,其位置在 ( )(A)
A. 版心左上角顶格第1行
B. 版心左下角
C. 版心右上角顶格第1行
D. 版心右下角
解析:编制份数序号一般用6位(不得少于两位)阿拉伯数码,其位置在版心左上角顶格第1行,数字不足规定数时,前面用“O”(零)补齐。
4.下列关于公文标注主题词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 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做主题词用
B. 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
C. 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
D. 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属词,再标类别词
解析:公文标注主题词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②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做主题词用;③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④一份文件若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⑤在公文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⑥“主题词”三字居左顶格用3号黑体字标注在抄送机关上l行,“主题词”后标冒号;冒号后标主题词的词目,词目之间应有一个字的间距。
5.公文草稿的特点不包括 ( )(C)
A. 无效力
B. 非正式
C. 规范
D. 尚未定型
解析:草稿的特点是尚未定型、非正式、无效力。
6.下列机关中不属于不相隶属关系的是 ( )(A)
A. 党中央与各省党委
B. 省军区与县人民政府
C. 省教育厅与县民政局
D. 省法院与县医院
解析: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7.将议案分为由职能机构提出的议案和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两大类,其根据是 ( )(B)
A. 提出者文化水平的不同
B. 提出者身份的不同
C. 提出者工作单位的不同
D. 提出者年龄的不同
解析:根据提出者身份的不同,议案可分为两大类:①由职能机构提出的议案;②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
8.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使用书信形式发出的( )(A)
A. 指示
B. 意见
C. 命令
D. 通知
解析:“指示”作为文种,历代未见著录。最早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机构,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使用书信形式发出的指示。
9.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是 ( )(C)
A. 公告
B. 通告
C. 公报
D. 通知
解析: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10.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的通报类型是 ( )(D)
A. 表彰先进型
B. 批评错误型
C. 指导工作型
D. 传达事项型
解析:根据通报承担的任务,可以把通报分为三类:①表彰先进型;②批评错误型;③传达事项型。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的是传达事项型。
11.按照内容涉及的范围,报告可分为 ( )(A)
A. 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B. 综合报告和个案报告
C. 专题报告和整体报告
D. 整体报告和个案报告
解析:按照内容涉及的范围,报告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12.把会议纪要分为决议性会议纪要、协议性会议纪要、研讨性会议纪要的根据是 ( )(C)
A. 会议的重要程度
B. 拟写会议纪要的目的
C. 会议的性质和拟写会议纪要的目的
D. 会议的主题
解析:根据会议纪要的性质和拟写会议纪要的目的,把会议纪要分为决议性会议纪要、协议性会议纪要、研讨性会议纪要。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属于计划类文书中的 ( )(B)
A. 发展类
B. 规划类
C. 计划类
D. 安排类
解析:计划类文书可分为规划类、计划类和安排类三大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属于计划类文书中的规划类。
14.下列不属于记录类文书特点的是 ( )(D)
A. 内容的纪实性
B. 材料的直接性
C. 语言的实录性
D. 文字的工整性
解析:记录类文书的特点有:①内容的纪实性;②材料的直接性;③语言的实录性。
15.公文处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应体现 ( )(A)
A. 规范性
B. 机要性
C. 时限性
D. 政治性
解析: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性是比较全面的、完备的,不是局部的或某一个环节的,它体现在公文处理工作的全过程中,体现在公文处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
16.各机关之间除当面谈话和电话联系外,还经常使用公文往来,这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 ( )(C)
A. 助手作用
B. 语言作用
C. 纽带作用
D. 查考作用
解析:任何一个机关,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有上下左右的机关与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各机关之间联系的纽带,除当面谈话和电话联系外,还经常使用公文往来。这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纽带作用。
17.文件的拆封是哪些人员的职责 ( )(A)
A. 文书人员
B. 机关领导
C. 业务人员
D. 普通职员
解析:文件的拆封是文书人员的职责。
18.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 )(C)
A. 卡片式
B. 表格式
C. 簿册式
D. 联单式
解析: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簿册式登记的形式,每年一本,便于保存,也便于查找。多数机关采用这种形式。
19.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一般应在什么时候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 ( )(A)
A. 第二年上半年
B. 第二年下半年
C. 第三年上半年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21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