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2
美学-单项选择题
1.构成审美条件的诸多物质因素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是 ( )(C)
A. 整齐一律
B. 均匀对称
C. 多样统一
D. 对比调和
解析: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原则,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对比调和等等。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表现丑的美学作品(A)
A. 罗丹《老妓》
B. 莎士比亚《麦克白》
C.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D.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解析:丑这个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得比较晚,19世纪才有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出现。艺术创造中也有重点表现丑的。例如罗丹的《老妓》,就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皮肤松弛、年老色衰的丑陋的妓女形象,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此,丑也与我们建立了审美关系,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3.席勒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 ( )(D)
A. 喜剧的艺术
B. 悲剧的艺术
C. 感人的艺术
D. 动人的艺术
解析:席勒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动人的艺术”两种,进而认为“动人的艺术”就是以“善良、崇高、感动为主要对象的艺术。
4.在近代,突破文献解释范围,把解释学发展成一种研究一切对话中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切文本解释的基础的是 ( )(B)
A. 施莱尔马赫
B. 柏格森
C. 胡塞尔
D. 鲁道夫.马克瑞尔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把情感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5.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 ( )(B)
A. 非感性活动
B. 非理性活动
C. 理性活动
D. 感性活动
解析: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6.提出审美距离的审美心理学概念是瑞士美学家 ( )(A)
A. 布洛
B. 克罗齐
C. 培根
D. 维柯
解析: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7.传统上,艺术分两部分,是美术和 ( )(A)
A. 语言艺术
B. 建筑
C. 文学艺术
D. 音乐
解析:传统上,艺术分成美术与语言艺术两部分,后者指语言、讲话和推理的表达技巧。美术一词译自于法语,偏重于纯审美的目的,简单美,即偏重于美。
8.从存在方式上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 ( )(B)
A. 意境世界
B. 意象世界
C. 审美世界
D. 功能世界
解析: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意象世界构成。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意象,或不能转化为意象,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9.下列选项中,标志着艺术活动的开端的是 ( )(C)
A. 意境的营造
B. 审美的过程
C. 意象的产生
D. 情感的渗入
解析: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层及其流程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即由意象的产生为标志。
10.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 ( )(D)
A. 反映与被反映
B. 模仿与被模仿
C. 认识与被认识
D. 因感动而引起内在感情激荡
解析:意象的孕育,以主客体的相遇开始。此时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不是反映与被反映,模仿与被模仿,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是一种因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激荡的关系。
11.下列选项不属于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境界是 ( )(D)
A. 自然境界
B. 功利境界
C. 道德境界
D. 艺术境界
解析:冯友兰先生说:“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冯友兰先生曾据此概括出由低到高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以答案选D。
12.桑塔耶拿说:“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奇的东西。”这句话说明 ( )(A)
A. 任何一种审美对象都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B. 审美对象之所以具有客观性是因为这些物质材料承载着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
C.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D. 构成审美条件的诸种因素不是互相独立的
解析:“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这句话说明任何一种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A。
13.色彩的审美意义除了表现在象征性之外,还表现在 ( )(A)
A. 表情性
B. 表意性
C. 超越性
D. 特殊性
解析:色彩的审美意义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所谓表情性是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如一座雕像,采用黝黑粗糙的青铜或洁白光滑的大理石,就会给人或庄重或优雅的不同感受。所谓象征是指在不同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如在中国古代,黄色与王权的联系,在基督教中,红色与圣餐的联系等。所以答案选A。
14.席勒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 ( )(D)
A. 喜剧的艺术
B. 悲剧的艺术
C. 感人的艺术
D. 动人的艺术
解析:把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动人的艺术”两种,进而认为“动人的艺术”就是以“善良、崇高、感动为主要对象的艺术。”
15.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是 ( )(A)
A. 艺术的形式
B. 艺术的技巧
C. 艺术的想象力
D. 艺术的敏感性
解析: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艺术的形式。它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
16.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艺术形态的划分原则,出现在 ( )(A)
A. 18世纪
B. 17世纪
C. 19世纪初
D. 19世纪末
解析: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艺术形态的划分原则,这是直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出现的。
17.中国建安时期,首次提出了“美育”一词的是 ( )(A)
A. 徐乾
B. 阮元
C. 嵇康
D. 曹植
解析:建安时期,徐乾首次提到了“美育”一词:“美育群才,其犹人之于艺乎”。
18.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8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