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美学 > 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1

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1

本单篇文档共844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文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美学 模拟试卷 6147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1

美学-单项选择题

1.美学的核心方法是 ( )(A)

A. 哲学方法

B. 心理学方法

C. 文艺理论方法

D. 考古学法

解析: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有主次之分,核心与附属之分。我们认为,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2.下列属于高级审美意识的是 ( )(B)

A. 由性选择所萌发和产生的单纯肯定人体某些生理特征的自然尺度向具有特定内涵的审美尺度转变的意识

B. 悲剧意识

C. 在生成领域中对劳动工具单纯的适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的转变的意识

D. 对许多人工制品的超实用装饰的意识

解析: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更为成熟、更为自觉,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譬如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

3.审美活动的存在,为审美主体和以下哪个选项提供了现实依据 ( )(B)

A. 审美客体

B. 审美对象

C. 审美现象

D. 审美意识

解析:在审美活动之前或在审美活动之外既不存在抽象的审美主体,也无所谓抽象的审美对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才是有意义的、现实的、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具体因素。因此,离开现实的审美活动,无论是讨论审美主体的特点,还是讨论审美对象的本质,都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缺乏现实内容的纯理论思辨而已。

4.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 ( )(C)

A. 认识活动

B. 祭祀活动

C. 物质生产活动

D. 审美活动

解析:我们讲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讲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地位问题。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之上,处于不断的生活实践之中。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但不是全部,而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的特点的是 ( )(D)

A. 超越性的

B. 自由的

C. 应然的

D. 可感的

解析:审美活动是人的最本己的存在方式。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再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6.最早奠定巫术说的理论基础的是 ( )(C)

A. 弗雷泽

B. 席勒

C. 泰勒

D. 博克

解析:巫术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依据来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泰勒最早奠定了巫术说的理论基础,而弗雷泽在其著名的《金枝》一书中,则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

7.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并举“崇高”和 ( )(A)

A. 优美

B. 悲剧

C. 丑

D. 喜剧

解析: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他说:“凭临美的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欢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

8.在近代,突破文献解释范围,把解释学发展成一种研究一切对话中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切文本解释的基础的是 ( )(A)

A. 施莱尔马赫

B. 柏格森

C. 胡塞尔

D. 鲁道夫.马克瑞尔

解析:解释学最初只是一门解释《圣经》的学问,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逐渐发展为一种文献学的方法论,从《圣经》解释扩展到了对一切历史文献的研究。在近代,施莱尔马赫突破了文献解释的范围,把解释学发展成了一种研究一切对话中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切文本解释的基础。

9.直到近代,与优美并举的审美形态是 ( )(A)

A. 崇高

B. 威严

C. 美

D. 荒谬

解析:直至近代,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

10.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 ( )(A)

A. 快感

B. 伤感

C. 愤慨

D. 激昂

解析: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11.导致解释学“本体论转折”的是 ( )(C)

A. 狄尔泰

B. 彭立勋

C. 海德格尔

D. 伽达默尔

解析:海德格尔从自己的存在论现象学立场出发,对狄尔泰的解释学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而导致了所谓解释学的 “本体论转折”。之所以把这种改造称为“本体论转折”,是因为狄尔泰的解释学思想根本上仍然属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范畴。

12.“睹物思人”、“爱屋及乌”说的是 ( )(B)

A. 创造想象

B. 接近联想

C. 类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解析: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的会从其中一个联想到另一个。

13.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 ( )(A)

A. 必须是人工制品

B. 必须是精神产品

C. 必须有实用价值

D. 必须有自然属性

解析:换言之,“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14.艺术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依赖于 ( )(B)

A. 物质实在层

B. 形式符号层

C. 意象世界层

D. 意境超验层

解析:形式符号层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在艺术品的整体结构中,形式符号层是引导审美主体进入真正殿堂的第一步,也是艺术品动态结构中一个外在过渡层次。

15.荣格认为艺术起源于 ( )(C)

A. 模仿

B. 游戏

C. 集体无意识

D. 符号

解析: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艺术,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16.在空间艺术的各种形态中,最具有主观性和精神性,从而能够突破空间形态的局限的是( )(B)

A. 建筑

B. 绘画

C. 雕塑

D. 摄影

解析:绘画是在平面内营造空间的艺术,在空间艺术的各种形态中,绘画最具有主观性和精神性,从而能够突破空间形态的局限,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17.提出要求戏剧必须做到时间、地点、时间的严格统一的“三一律”的是 ( )(A)

A. 布瓦洛

B. 黑格尔

C. 亚里士多德

D. 克罗齐

解析: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发现了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44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