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心理学)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要避免主观性,这反映的是 ( )(B)
A. 发展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活动性原则
D. 因材施教的原则
解析:要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极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
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 )(A)
A. 0~1岁
B. 1~3岁
C. 3~6岁
D. 4~5岁
解析: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心理法阵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3.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C)
A. 注意稳定性的发展上
B. 注意广度的发展上
C. 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
D. 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上
解析: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
4.2岁左有的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这是开始产生 ( )(D)
A. 社会性的表现
B. 性格的表现
C. 情感的表现
D. 自我意识的表现
解析:2岁左右的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来”,这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
5.幼儿的观察是跳跃式的,东看一眼,西看一眼,不讲顺序。经过教育,幼儿逐渐能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这反映儿童观察 ( )(D)
A. 目的性的发展
B. 持续性的发展
C. 细致性的发展
D. 方法的形成
解析:经过教育,幼儿逐渐能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这反映儿童观察的方法的形成。
6.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 )(B)
A. 有意识记
B. 形象记忆
C. 意义记忆
D. 语词记忆
解析: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热然占主要地位。
7.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的心理现象是 ( )(A)
A. 思维
B. 想像
C. 语言
D. 记忆
解析: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8.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势是 ( )(B)
A. 退缩在前,扩展在后
B. 扩展在前,退缩在后
C. 扩展和退缩同时发生
D. 扩展和退缩没有变化
解析:语音发展的趋势是先扩展后收缩的趋势。
9.按页翻书的能力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方面的阅读准备 ( )(C)
A. 掌握有关词汇
B. 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
C. 掌握基本阅读技能
D. 培养阅读兴趣
解析:基本阅读技能包括翻书的动作、按页翻书、阅读顺序。
10.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出现各种基本情绪的年龄约在 ( )(C)
A. 1岁左右
B. 1.5岁左右
C. 2岁左右
D. 3岁左右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出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11.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B)
A. 抓握发射的消失
B.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C. 直立行走的开始
D. 视听协调动作的出现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12.幼儿的需要开始形成 ( )(C)
A. 以生理需要为主的体系
B. 社会性需要
C. 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D. 求知的需要
解析:儿童的需要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13.有研究证明,气质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3~7岁儿童气质中的 ( )(A)
A. 兴奋性在增长
B. 兴奋性在下降
C. 抑制性在增长
D. 抑制性在下降
解析:有研究证明,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3~7岁的儿童兴奋性在增长。
14.5岁以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步发展,开始发展起 ( )(D)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性游戏
D. 合作性游戏
解析: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15.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分享观念是 ( )(B)
A. 独享观念
B. 均分观念
C. 强多弱少
D. 弱多强少
解析: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名词解释
16.再造想像
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解析:
17.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儿童特有的一种现象。
解析:
18.电报句
指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解析:
19.理智感
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所独有的情绪体验。
解析:
20.依恋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解析:
简答题
21.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解析:
22.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语的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解析:
23.学前儿童道德感发展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学前儿童道德感发展的具体特点。
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道德感开始发展起来。
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常由成人的评价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解析: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4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