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学前心理学 >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

本单篇文档共6852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教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学前心理学 模拟试卷 3362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因此,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从他们的活动中去进行分析。这体现了 ( )(B)

A. 客观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解析: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从他们的活动中去进行分析。这体现了活动性原则。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

A. 味觉

B. 嗅觉

C. 听觉

D. 痛觉

解析: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出生1天的孩子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他喜欢甜的味道,他会用力去吸,而味道比较淡的,吮吸力量减弱。

3.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是________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 )(C)

A. 0-3岁

B. 2~5岁

C. 3~6岁

D. 5岁以后

解析: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有很大的关系,而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3岁前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叫作“幼年健忘”

B. 短时记忆的广度为4~8个信息单位

C. 5~6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

D. 4~6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解析:3岁前儿童记忆一般小能永久保持叫作“幼年健忘”,幼年健忘与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3~4岁以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5.根据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划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处于 ( )(B)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为自我中心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性。

6.儿童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其中最先掌握的实词是 ( )(D)

A. 动词

B. 代词

C. 数词

D. 名词

解析:幼儿对于各种词类的掌握的时间不同,有先后顺序。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儿童对实词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7.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拉直了嗓门连哭数秒,接着平静地呼气,再吸气,然后又呼气,这属于婴儿 ( )(C)

A. 饥饿的啼哭

B. 发怒的啼哭

C. 疼痛的啼哭

D. 惊吓的啼哭

解析:婴儿的啼哭有不同的模式,包括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的啼哭等,其中疼痛的啼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拉直了嗓门连哭数秒,接着平静地呼气,再吸气,再呼气。

8.儿童个性成熟的标志是 ( )(A)

A. 自我意识的成熟

B. 思维的成熟

C. 言语的成熟

D. 社会性的成熟

解析:个性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的心理特征,个性的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9.气质的特点不包括 ( )(B)

A. 天赋型

B. 适应性

C. 遗传性

D. 稳定性

解析:气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天赋性、遗传性和稳定性,并不包括适应性。这三个特点突出强调了气质的与生俱来和不易变化性。通过这些特点可以很好地区分气质和性格的不同。

10.下列属于认识能力一组的是 ( )(D)

A. 动手能力、体育能力

B. 管理能力、组织能力

C. 数学能力、美术能力

D.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解析: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三大类:一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二是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11.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是 ( )(A)

A. 2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4岁左右

D. 5岁左右

解析: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这时候男孩和女孩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偏好。

12.一个小孩子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问妈妈:“如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这种推理是 ( )(C)

A. 演绎推理

B. 类比推理

C. 转导推理

D. 传递推理

解析:推理可以分为转导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其中转导推理是儿童最初的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是超出了直接感知范围的思维活动。

13.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这是 ( )(C)

A. 击剑反射

B. 蜷缩反射

C. 巴宾斯基反射

D. 巴布金反射

解析:巴宾斯基反射是指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14.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D)

A. 口头数数-按数取物-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B. 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C. 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D.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解析: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实际意义、数的组成。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15.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 )(B)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原始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据医院500多个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和爱。

名词解释

16.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即从身躯的中间部位再到远离身躯中央的边缘部位,这种发展规律叫作近远规律。

解析:

17.个性

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的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解析:

18.性别角色行为

性别角色行为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行为方式和态度上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行为模式或习惯。

解析:

19.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儿童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85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