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学前心理学 >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7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7

本单篇文档共6385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教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学前心理学 模拟试卷 938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80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7

单项选择题

1.2岁半到3岁,儿童注意集中的时间有所延长,最多能集中注意 ( )(C)

A. 10~20分钟

B. 15~25分钟

C. 20~30分钟

D. 25~35分钟

解析:2岁半到3岁,儿童注意集中的时间有所延长,最多能集中注意20~30分钟,比如对适合其年龄的电影电视,基本上能坚持看完;能和妈妈一起进行阅读,坚持读完一个故事。

2.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 )(A)

A. 稳定性

B. 多变性

C. 延续性

D. 可变性

解析: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

3.幼儿期各类词增长的比例不同,据研究3~4岁词类增长的特点是 ( )(B)

A. 虚词增长较为迅速

B. 实词增长较为迅速

C. 词汇丰富的活跃期

D. 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期

解析:据研究,实词在3~4岁增长速度较快,虚词在4~5岁增长较为迅速,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5~6岁是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期。

4.手眼协调的出现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它大约出现在生后 ( )(B)

A. 4个月

B. 5个月

C. 6个月

D. 7个月

解析:手眼协调的出现,亦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大约出现在生后5个月左右。

5.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B)

A. 顿悟

B. 尝试错误

C. 自我探索

D. 直观感知

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是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这种思维能够初步揭露事物的一些内部属性以及事物间的一些关系,但是只是儿童行动的客观结果。

6.儿童语音的形成过程服从一定的 ( )(B)

A. 学校规律

B. 遗传规律

C. 家庭教育

D. 语言环境

解析:儿童语音形成的过程,服从一定的遗传规律,同时每个儿童掌握母语的语音受外界语言环境的影响。

7.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这是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 ( )(C)

A. 反思法

B. 自我说服法

C. 想象法

D. 榜样法

解析:孩子调节自我情绪的技术有: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等,想象法是指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A. 家庭关系

B. 同伴关系

C. 性别角色

D. 攻击性行为

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这些内容分属不同的范畴,每一个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9.下列各家庭环境因素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最大的是 ( )(D)

A. 家庭人口

B. 家庭关系

C. 物质条件

D. 家庭教育

解析:家庭环境一般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口和社会关系、家长职业和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教育。其中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最大的是家庭教育。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B)

A. 榜样

B. 移情

C. 强化

D. 挫折

解析: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和挫折。而移情能力是亲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并不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 ( )(D)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归属感

解析: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理智感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绪体验。

1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 ( )(B)

A. 自然性

B. 社会性

C. 差异性

D. 共同性

解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处于社会关系网中的个体的社会性,但是社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3.小朋友们听老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老猴子沉稳持重,小猴子调皮灵活……这是 ( )(C)

A. 符号表象

B. 创造想象

C. 再造想象

D. 直觉思维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比如老师讲故事,幼儿脑海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景。

14.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理论是 ( )(D)

A. 压抑说

B. 定位说

C. 消退说

D. 干扰说

解析:导致遗忘的原因有很多,“干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这种观点叫“干扰说”,它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15.新生儿爱听 ( )(B)

A. 低音调的声音

B. 高音调的声音

C. 强烈的声音

D. 中音调的声音

解析: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母亲在对新生儿说话时,总是提高音调,这很可能是母亲适应孩子听觉偏好的表现。在面对新生儿时,要注意音调。

名词解释

16.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解析:

17.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方式。它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解析:

18.电报句

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至2岁半左右。

解析:

19.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解析:

20.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

解析:

简答题

21.简述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38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7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