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学前心理学 >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4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731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教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学前心理学 模拟试卷 5567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80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D)

A. 个别的心理特征

B. 笼统的心理特征

C. 所有的心理特征

D. 典型的心理特征

解析:所谓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2.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这是 ( )(C)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访问法

D. 谈话法

解析: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它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的作用。

3.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是 ( )(A)

A. 定向性注意

B. 选择性注意

C. 有意注意

D. 特征注意

解析: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或探究反射,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外来的强烈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喊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这就是最初的定向性注意。

4.研究表明聋儿最早可以佩戴助听器的时间是 ( )(A)

A. 半个月~满月

B. 6个月~8个月

C. 1岁后

D. 3岁后

解析:助听器可以帮助聋儿康复,研究表明,半个月至满月的孩子,即可佩戴助听器。2~3岁孩子佩戴助听器能够帮助达到听力康复的效果。7岁后,因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会受到影响。

5.儿童开始掌握时间概念约在 ( )(D)

A. 1岁以后

B. 2岁以后

C. 3岁以后

D. 4、5岁以后

解析: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时间不断在流动,有一定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幼儿掌握时间概念也比较困难。对于早上、中午、晚上,4岁幼儿掌握得还较差,5、6岁幼儿已经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6.幼儿期常见的记忆策略不包括 ( )(D)

A.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B.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C. 间接的意义识记

D. 画图表记忆法

解析: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学前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反复的背诵和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7.一个2岁零10个月的幼儿在插塑片,插了一个又一个形状,但是说不出是什么东西。成人问:“这是什么?”他回答:“汽车。”他插出另一个形体后,再问,答:“大马。”多次后,他会主动说出。这体现了2~3岁儿童想象 ( )(D)

A. 依靠感知动作

B. 内容简单贫乏

C. 过程进行缓慢

D. 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解析:成人语言提示的作用之一是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想象的进行需要有概括,而且不是知觉水平的概括,是表征水平的概括,2~3岁幼儿不能组成新的表象,成人的语言提示可以促使儿童进行表象的概括加工,同时成人语言使儿童产生问题,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

8.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

A. 思维

B. 想象

C. 感知觉

D. 记忆

解析: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是在感知、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并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9.“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坐)”等,这些是2岁左右儿童习惯用的句子,属于 ( )(B)

A. 单词句

B. 电报句

C. 简单句

D. 复合句

解析:电报句是指由2个或者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电报句表达的意义比单词明确,其主要特点是语句断续、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的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省去介词、连词、指示词等。

10.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 )(C)

A. 混合的情绪反应

B. 高级的情绪反应

C. 原始的情绪反应

D. 基本的情绪反应

解析: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

11.下列各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中,不处于学前期的是 ( )(C)

A. 反射动作阶段

B. 最初动作阶段

C. 专门化动作阶段

D. 基础动作阶段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反射动作阶段、最初动作阶段、基础动作阶段、专门化动作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处于学前期的。

12.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是指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的 ( )(A)

A. 掩蔽现象

B. 环境影响现象

C. 稳定中的变化现象

D. 教育影响现象

解析: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1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比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这属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 ( )(C)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解析: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题目中的案例属于第三个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孩子能清楚地认识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

14.情绪表达方式不包括 ( )(D)

A. 面部表情

B. 肢体语言

C. 言语表情

D. 书面语言

解析: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

15.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 )(C)

A. 让幼儿多说话

B. 严格要求其改正

C. 解除紧张

D. 密切关注

解析: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对自己的言语活动产生了自我意识,如果经常对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急于纠正,则会情绪紧张,反而加剧口吃。

名词解释

16.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

解析:

17.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31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