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认知判断、情感因素和意志成分属于影响受挫容忍力因素中的 ( )(C)
A. 生理条件
B. 学习训练
C. 个体心理品质
D. 外部环境
解析:容忍力的高低受三种因素影响,即生理条件、学习与训练和个体心理品质,其中个体心理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判断、情感因素和意志成分三个方面。
2.个人受挫后表现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的 ( )(A)
A. 冷漠
B. 倒退
C. 固执
D. 逃避
解析:受挫后表现的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应,即是冷漠,表现为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3.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这属于受挫后的 ( )(A)
A. 倒退
B. 固执
C. 逃避
D. 冷漠
解析:倒退也可称为“退化”“退行”“回归”,指当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
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 )(B)
A. 认知因素
B. 情感因素
C. 意向因素
D. 行为倾向
解析:态度包括三种成分,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行为倾向)因素,其中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
5.能给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信息,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定向自己的行为,这是态度的 ( )(A)
A. 认知功能
B. 适应功能
C. 自我表现功能
D. 自我防御功能
解析:态度的认知功能是指态度能给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信息,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定向自己的行为。
6.“嵌入程度”是指个人在实践一种观点中 ( )(B)
A. 投入的程度
B. 认同的程度
C. 努力的程度
D. 理解的程度
解析:嵌入是指心理上的认同感。嵌入程度越深,对这一观点的感受也越深,信念也越坚定。
7.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是 ( )(C)
A. 群体目标
B. 群体结构
C. 群体规范
D. 群体交流
解析:教育群体有公认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这些是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8.教育群体成熟的重要心理标志是 ( )(D)
A. 群体目标
B. 群体结构
C. 群体规范
D. 群体意识
解析:群体意识包括教育群体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感,是群体成熟的重要心理标志。
9.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做出群体所认可或可以接受的行为反应。这种影响力是指 ( )(B)
A. 群体规范
B. 群体压力
C. 群体凝聚力
D. 群体舆论
解析: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做出群体所认可或可以接受的行为反应。群体压力往往是个体从众行为的直接因素。
10.人际关系的成分不包括 ( )(C)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思想成分
D. 行为成分
解析: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变化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学校人际关系中首要的、根本性的关系是 ( )(D)
A. 学校领导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B. 学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C. 教育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D.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解析: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其他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12.教育群体合作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不包括 ( )(D)
A. 提高教育绩效
B. 协调群体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
C. 做好思想工作,建设精神文明
D. 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解析:教育群体合作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教育绩效;有助于协调群体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建设精神文明。
13.研究表明,在群体内部究竟选取竞争与合作,取决于 ( )(C)
A. 工作的性质
B. 组织成员的态度
C. 工作的性质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D. 领导者的决策
解析:在群体内部究竟选取竞争与合作,取决于该项工作的性质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4.开展群体之间竞争的基础条件是 ( )(A)
A. 群体内成员是否合作
B. 群体之间是否合作
C. 群体内成员素质的高低
D. 群体内成员的精神状态
解析:群体之间的竞争及其效果,主要取决于群体内成员是否合作,这是开展群体之间竞争的基础条件。
15.认为冲突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冲突作用的 ( )(B)
A. 传统的观点
B. 现代的观点
C. 人群关系理论的观点
D. 互动理论的观点
解析:现代的观点认为冲突程度的高低与组织绩效的高低有关,冲突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是不可避免的。
简答题
16.简述实验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1)实验法的含义: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2)特点:
①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②研究者可以严格控制和改变条件,从而了解某些条件对被试心理现象的制约和影响。
③研究者可以反复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可以反复地进行验证,以作为判断被试心理现象究竟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的依据。
解析:
17.什么是气质?根据人的气质差异,简答在教育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了解人的气质差异,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教育领导者、管理者不要以自己的感情的好恶,喜欢或亲近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厌恶或疏远另一种气质类型的人,要相信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经过努力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②因材施教和个别施教。作为管理者在了解其工作对象气质特点的基础上,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和个别施教,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不同气质的人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③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在教育管理中,领导集体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是教育组织事业发展的关键。
解析:
18.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应包括的因素。
(1)含义:心理健康指身体、心理对内、外环境的良好适应。
(2)我国医学专家傅连璋认为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78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