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解析: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可以揭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超Y理论”要求根据不同人的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应的人性假设是 ( )(D)
A. “经济人”假设
B. “社会人”假设
C.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 “复杂人”的假设
解析: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的超Y理论,又称之为权变理论或应变理论,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3.孤僻、“不合群”,而且常常多愁善感,这是哪种气质的人? ( )(D)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解析:抑郁质的人孤僻、“不合群”,而且常常多愁善感,善于察觉别人不大注意的小事情,所以常常表现得“多心”“小心眼”。
4.在自我防御机制中,升华作用是下列哪一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 )(C)
A. 合理化作用
B. 压抑作用
C. 代替作用
D. 投射作用
解析:代替作用是一个人从一种活动范围中遭受了挫折,就从另一种活动中谋求成功,以求得到补偿。升华作用是代替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5.影响说服效果最重要的情境变量不包括 ( )(D)
A. 预告
B. 分心
C. 重复
D. 模拟
解析:背景条件或情境因素对于说服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预告、分心和重复是最重要的情境变量。
6.下列不是以一致性原则为基础的态度理论是 ( )(D)
A. 平衡理论
B. 认知失调理论
C. 一致性理论
D. 功能主义理论
解析: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是以一致性原则为基础的。
7.下列不属于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群体成员的作用的是 ( )(D)
A. 补偿作用
B. 控制作用
C. 同化作用
D. 辅助作用
解析: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群体成员的作用包括补偿作用、控制作用、同化作用、激励作用。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组织的作用包括辅助作用、参照作用、抵制变革作用、干扰作用、传播谣言、结群谋私。
8.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成分的是 ( )(D)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成分
D. 规范成分
解析: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和变化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9.下列属于建设性冲突特点的是 ( )(C)
A. 双方对自己的观点都十分自信
B. 不愿听取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C. 双方对实现共同目标都很关心
D. 互相交换情况减少以致完全停止
解析:建设性冲突的特点包括双方对实现共同目标都很关心;彼此愿意了解和听取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大家都以争论问题为中心,互相积极交换情报资料。
10.文化与符号理论的提出者是 ( )(D)
A. 佩特森
B. 卡尔曼
C. 菲德勒
D. 塞吉范内
解析:文化与符号理论是塞吉范内1984年在《卓越的学校领导者》一书中提出来的。
11.决策四分图的四种典型决策中,与职工个人利益无直接联系,却与企业损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 ( )(A)
A. Q/A类
B. A/Q类
C. O/AQ类
D. AQ/O类
解析:Q/A类问题与职工个人利益无直接联系,却与企业损益密切相关,应该请领导者与专家来进行决策,以保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12.从现代的组织观念来看,教育组织是 ( )(B)
A. 内部封闭的系统
B. 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C. 社会心理系统
D. 非正式教育实体
解析:从现代的组织观念来看,教育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正式教育实体。
13.在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里,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信仰、价值、道德行为规范和工作态度等是( )(D)
A. 价值观念
B. 组织信念
C. 职业道德
D. 群体意识
解析:企业的群体意识就是为达成企业目标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识。D符合题意。
14.使劳工阶层产生自己既是工人又是管理者的感觉,形成“我也拥有企业一份财产”的心理状态,是塑造组织文化原则中的 ( )(C)
A. 卓越原则
B. 成就原则
C. 一体原则
D. 参与原则
解析:一体原则,即创造“一体感”,使管理阶层与劳工阶层合二为一,产生自己既是工人又是管理者的感觉,形成“我也拥有企业一份财产”的心理状态。
15.在教育组织内部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的一种隐形的心理环境是 ( )(A)
A. 传统作风
B. 人际关系
C. 价值观
D. 行为规范
解析:传统作风作为一种教育组织环境,对组织成员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简答题
1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
(1)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
制约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中,关键在于领导者本人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是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条件。其中至少应注意两点,一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二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意志水平。
(2)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
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交往的层级。教育领导者应该深入基层、与教育工作者打成一片,尽力缩短领导与群众距离。
(3)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
只有教育领导者与教育工作者保持经常接触和直接对话,才会使自己成为有威信的领导者。
(4)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即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情,绝不能让精力和时间做不必要的消耗;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解析:
17.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原则。
(4)协调原则。
解析:
18.简述教育组织的特点。
(1)有确立的教育目标;
(2)有明确的层次与分工;
(3)教育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53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