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9
单项选择题
1.注意发生的标志是 ( )(B)
A. 手眼协调的发生
B. 视觉和听觉的集中
C. 直立行走
D. 抓握反射的消失
解析: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明显的注意发生是在满月之前,大约2~3周时。这时孩子可以对出现在眼前的人脸或手注视片刻。
2.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A.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 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解析:儿童动作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和无有规律。每个儿童动作的发展都遵循着这些客观规律。
3.电报句是 ( )(B)
A. 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 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 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 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解析:电报句又叫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l岁半至2岁左右。比如妈妈抱、爸爸坐、宝宝走等。
4.幼儿正在画“雨伞”,听到别人说:“这像雨伞吗?”他立刻说:“这是大炮。”这反映了儿童的想象 ( )(D)
A. 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B.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C. 内容零散
D. 主题不稳定
解析: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这说明儿童想象主题的不稳定性。
5.下列不属于颜色特性的是 ( )(C)
A. 颜色的色调
B. 颜色的明度
C. 颜色的暗度
D. 颜色的饱和度
解析: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三种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3个月的婴儿已经不但能根据明度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6.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并能和其他小朋友协调一致,说明幼儿注意的 ( )(B)
A. 稳定性较好
B. 分配能力较强
C. 范围较大
D. 选择性较强
解析: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并能和其他小朋友协调一致,是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增强了,可以同时注意到不同的事情。
7.情绪之所以能成为交往工具,是因为情绪具有 ( )(A)
A. 信号作用
B. 调节功能
C. 唤起功能
D. 分化功能
解析:情绪为什么能成为交往的工具?因为情绪有信号作用,能够向别人提供信息交流,情绪往往不是单向的表达,大多数是有沟通对象的。
8.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如母亲)的依恋大约是在________形成的。 ( )(C)
A. 四五个月里
B. 五六个月里
C. 六七个月里
D. 七八个月里
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的依恋大约在第六七个月里形成,与此同时,对陌生人会出现害怕的表现,即俗话所说的“认生”。
9.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 )(D)
A. 圆形
B. 半圆形
C. 正方形
D. 三角形
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10.属于一种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的期望的是 ( )(A)
A. 性别角色
B. 亲社会行为
C. 男女双性化
D. 自我意识
解析: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属于一种社会期望。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的影响、教育的结果。
11.兴趣的三个特点不包括 ( )(A)
A. 稳定性
B. 动力性
C. 指向性
D. 情绪性
解析: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事业成功的最内在、最基本的动力。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动力性和情绪性。
12.有一个小女孩在下雨天时和爸爸一起,他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呢?”爸爸说:“是车轮轧过的泥印,也叫车道沟。”孩子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这体现了幼儿的 ( )(D)
A. 转导推理
B. 传递推理
C. 演绎推理
D. 类比推理
解析: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3~6岁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
13.有意运动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 ( )(B)
A. 手眼协调
B. 无意运动
C. 无意抓握
D. 直立行动
解析:有意运动又叫作随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它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意运动是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
14.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属于 ( )(A)
A. 自我控制
B. 自我认识
C. 自我评价
D. 自我体验
解析: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15.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体现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是 ( )(C)
A. 从零乱到成体系
B. 从具体到抽象
C. 从被动到主动
D. 从简单到复杂
解析:从被动到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趋势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名词解释
16.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作适应现象。
解析:
17.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是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解析:
18.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在坚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
解析:
19.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解析:
20.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03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