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学前心理学 >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3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3

本单篇文档共6781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教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学前心理学 模拟试卷 6485人下载
价格: 2.00 原价:¥8.80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兴趣”“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现象的 ( )(D)

A. 认识过程

B. 成熟过程

C. 情绪意志过程

D. 个性心理特征

解析: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等,兴趣、能力、性格等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看见、听见、想象是人的认识过程;愉快、气愤、决心是人的情绪和意志过程。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B)

A. 客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活动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如下原则: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没有科学性原则。这些原则为具体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3.某幼儿园教师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而真实的活动中,通过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位教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C)

A. 教育心理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自然实验法

D. 实验室实验法

解析:自然实验法中的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或某种条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的,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4.2岁孩子的头长和身长比例是 ( )(C)

A. 1:3

B. 1:4

C. 1:5

D. 1:6

解析:孩子的头和身体的比例和成人相比,明显是头重脚轻,成人的头长和身长比例是1:8,刚出生的孩子是1:4,2岁的孩子是1:5。

5.________是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 ( )(A)

A. 独立性的出现

B. 言语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C. 直立行走

D.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人际关系也会进入下一个新阶段。2岁左右,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

6.某幼儿园老师问幼儿:床、桌子、凳子和被子这四样东西哪三样应该归为一起?幼儿回答:床、凳子和被子。这体现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C)

A. 抽象思维的萌芽

B. 言语的发展

C.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D. 好学、好问

解析: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这种特点在中班尤为突出,中班幼儿主要依靠表象,也就是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7.以下关于婴儿注意选择性的主要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A)

A.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B. 偏好密度小的轮廓多于密度大的轮廓

C. 偏好规则的模式多于不规则的模式

D. 偏好不对称的刺激物多于对称的刺激物

解析: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如: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8.“客体永久性”最早出现在儿童________年龄阶段。 ( )(A)

A. 1岁以前

B. 1~3岁

C. 3~5岁

D. 5、6岁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客体永久性”与l~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密不可分。6~12个月的婴儿能够寻找在一块布下面的客体,能知道物体可以从一处移到另一处,也知道放在一起的两个相同的客体不是同一个客体。

9.在整个学前期________始终占主体和优势地位。 ( )(D)

A. 定向性注意

B. 选择性注意

C. 有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解析: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整个学前期,无意注意都占有主要的地位。

10.随着听觉的发展,婴幼儿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7~12个月的婴幼儿的听觉阈限值可降至 ( )(B)

A. 15~30分贝

B. 25~40分贝

C. 30~45分贝

D. 40~50分贝

解析:7~12个月听觉阈限值可降至25~40分贝,这时婴儿对室外风声、雨声和动物叫声表示注意。小声呼唤他(她)的名字时,也会转头寻找。

11.“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了感知觉规律中的 ( )(A)

A. 适应现象

B. 对比现象

C. 嗅觉刺激现象

D. 感受降低现象

解析: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作适应现象。题中引用的话说明了嗅觉的适应现象。

12.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经过实践研究儿童最早认识的三个几何图形依次是 ( )(C)

A.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 正方形-菱形-三角形

C.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

D. 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13.对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的测量指标不包括 ( )(D)

A. 习惯化

B. 条件反射

C. 重学记忆

D. 亲近行为

解析: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的指标有关,对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因而,本题选D项。

14.让幼儿观察一组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回忆,这属于 ( )(B)

A. 有意记忆

B. 无意记忆

C. 机械记忆

D. 意义记忆

解析: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作无意记忆。题目中没有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幼儿并没有真正接受识记任务,他们的回忆都是依靠无意识记保持下来的,因此属于无意记忆。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简单来说就是 ( )(B)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匀速遗忘

D. U型遗忘

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并绘制的,它揭示了遗忘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先快后慢。

名词解释

16.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高。它是一种重要的注意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等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解析:

17.意志

意志是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特征:明确的目的、意识调节行动、克服困难。

解析:

18.击剑反射

击剑反射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的姿势。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78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