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9
单项选择题
1.根据X理论所采取的所谓“任务管理”相应的人性假设是 ( )(A)
A. “经济人”假设
B. “社会人”假设
C.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 “复杂人”的假设
解析:X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这必然导致严密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方式,采取所谓“任务管理”的措施。
2.人主动地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和制止等方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的是心理品质中的 ( )(B)
A. 情感
B. 意志
C. 个性
D. 气质
解析:意志表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了人不但能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改造世界。它在人主动地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和制止等方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3.李维特改变行为的四种模式中,不顾对方的感情与需要,容易引起对方不满情绪的是( )(A)
A. 权威
B. 胁迫
C. 操纵
D. 合作
解析:李维特认为利用权威手段是改变他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容易取得人的行为一致的效果,但不顾对方的感情与需要,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情绪。
4.在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中,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是 ( )(D)
A. 动机水平
B. 效价
C. 诱发力
D. 期望值
解析:期望值是指期望的概率,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是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5.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的提出者是 ( )(D)
A. 布鲁纳
B. 马斯洛
C. 巴甫洛夫
D. 弗洛伊德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解析:自我防御机制是1937年由弗洛伊德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共同提出来的。
6.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深层结构不包括 ( )(D)
A. 价值和价值观
B. 世界观和人生观
C. 信念和理想
D. 希望和实践
解析:态度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信念和理想。
7.群体压力来自于 ( )(D)
A. 群体目标
B. 群体舆论
C. 群体士气
D. 群体规范
解析:群体规范形成后,就会对个人产生压力。当个人发现自己的意见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时,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违抗或难以抵制的心理紧张状态,群体对自己就产生一种压力,深怕自己被群体排斥,迫使其与群体意见趋向一致。
8.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特点的独特性表现不包括 ( )(B)
A. 教育性
B. 驯化性
C. 规范性
D. 广泛和丰富性
解析:教育性,规范性,广泛和丰富性,民主、平等性是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特点的独特性。
9.人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反应,称作 ( )(D)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
C. 人际交流
D. 人际反应
解析: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了解他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自己还要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作出肯定与否定、喜欢或厌恶、接近或疏远的反应,这即是人际反应。
10.在托马斯解决冲突的模式中,当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把对方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方式来满足对方需要时,便是 ( )(C)
A. 退避
B. 合作
C. 顺应
D. 妥协
解析:所谓顺应,就是为了维持彼此的关系,一方做出了自我牺牲。
11.学校领导者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是指 ( )(B)
A. 符号力
B. 文化力
C. 技术力
D. 人群力
解析:文化力在文化与符号理论的领导力阶层中,排在最上层,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学校领导者,必须重视文化力的开发与使用。
12.发言的先后不同所造成的印象与效果不同,这是影响群体决策因素中的 ( )(C)
A. 社会从众效应
B. 权威主宰效应
C. 系列位置效应
D. 感情对立效应
解析:先发言者由于先声夺人、先人为主,比后发言者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这一现象即系列位置效应。
13.在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A. 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直线职能制
D. 事业部制
解析:直线制是整个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不设职能结构,只设职能人员协助工作。
14.机构设置要合理,既要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又能考虑职工的心理需要,这必须要符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中的 ( )(A)
A. 有效性原则
B. 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C.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原则
D. 协调原则
解析:有效性原则,即要求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注意时效,避免搭“花架子”。在设计中要注意:结构合理性、适应环境、信息沟通。
15.在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里,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决定组织成员成长和发展目标的是( )(A)
A. 价值观念
B. 组织信念
C. 职业道德
D. 群体意识
解析:价值观念是在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里,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决定组织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标,使组织成员产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简答题
16.简述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个体心理。包括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其中主要是研究需要、动机和态度,根据这些研究提出了不少激励理论。
(2)群体心理。研究群体动力和群体特征。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群体信息沟通、群体人际关系、群体竞争、合作与冲突等。
(3)领导行为。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效果。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应用于领导者选拔和训练的各种领导理论和方法等。
(4)组织行为。主要探讨组织的理论、变革和发展技术。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维护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解析:
17.简述领导行为激励的方式有哪些。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是一种有力的激励。
(2)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关怀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
(3)领导者以身作则,对工作人员行为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解析:
18.简述发挥教育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导向作用及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1)发挥教育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导向作用,教育管理者应做好:
①调节人际认知,维护目标一致。
②改进领导作风,改善干群关系。
③倡导精神文明,消除组织冲突。
(2)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①外貌吸引。
②相似性吸引。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74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