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2

本单篇文档共9221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文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模拟试卷 4871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00
收藏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在狱咏蝉》的作者还写了( )(A)

A.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B. 《滕王阁序》

C. 《桃花源记》

D. 《从军行》

解析: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骆宾王于睿宗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李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终,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2.下列用了借代手法的句子是( )(B)

A. 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人侍

B.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C.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D.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解析: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B:蛾眉,美人,这里专指武则天。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典故出自( )(C)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解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宁,岂,怎么能。移,改变。

4.杨炯在《从军行》中表达愿意为国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D)

A.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B.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C.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D.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解析:《从军行》的诗中,一、二句写烽火报警,引发内心报国自卫的激情。三、四句写大军辞朝出征的壮观场面,传达出唐军的必胜信念。五、六句通过对风雪之中军容的细致刻画,表现了边塞战争生活的艰险。七、八句直抒胸臆,点出为国建功立业的主旨。

5.“共宿娼家桃李蹊”中,“桃李蹊”的典故出自( )(C)

A. 《史记·陈涉世家》

B. 《汉书·苏武传》

C. 《史记·李将军列传》

D. 《报任安书》

解析:《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说明李将军人品高尚,在军士和百姓心中地位卓然。这里为借用。

6.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D)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D.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D羡鱼,暗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之意,说自己徒有从政的愿望,却得不到当权者的援引。

7.被称为“王右丞”的诗人是( )(A)

A. 王维

B. 王羲之

C. 王安石

D. 王勃

解析:王维在唐肃宗时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8.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的是( )(C)

A. 王维

B. 王勃

C. 王昌龄

D. 王安石

解析: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9.在李颀的《送陈章甫》一诗中,写陈章甫胸襟和格调的一句是,( )(D)

A.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B.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C.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D.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解析:《送陈章甫》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句写他形迹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借酒隐德,自持清高)。A是品德和外貌描写。B是写才学和志向。

10.被称为“青莲居士”的诗人是( )(A)

A. 李白

B. 杜甫

C. 王昌龄

D. 王维

解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11.李白在《古风(其十九)》中反映现实的句子是( )(D)

A.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B.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C.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D.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解析:李白《古风(其十九)》第一部分从“西上莲花山”到“飘拂升天行”,写诗人想象登上莲花峰与神女相逢,意在描写美妙洁净的仙境,代表了诗人出世的理想。第二部分从“邀我至云台”到“驾鸿凌紫冥”,写诗人与仙人卫叔卿同游紫冥,暗用卫叔卿的故事比喻自己的经历,从结构上是仙境到人间的过渡。第三部分从“俯视洛阳川”到“豺狼尽冠缨”,写诗人俯视天下看到了人间战乱的惨象,反映现实的血腥污秽。前后对照,既表现了出世和人世的矛盾,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抗。

1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别称是( )(B)

A.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B. 《别东鲁诸公》

C. 《燕歌行》

D. 《登高》

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又作《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此诗作于天宝四年(745),作者准备起程南下漫游吴、越,为告别友人而作。

13.“中间小谢又清发”的“小谢”指( )(C)

A. 谢灵运

B. 谢道韫

C. 谢朓

D. 谢安

解析:此句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小谢指谢朓。世称谢灵运为大谢,称以后的谢朓为小谢。

14.被称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的是( )(B)

A. 王维《使至塞上》

B. 高适《燕歌行》

C.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 王昌龄《出塞》

解析:《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绝非偶然。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15.被誉为“诗史”的是( )(C)

A. 李白

B. 王昌龄

C. 杜甫

D. 高适

解析: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王朝由全盛转向衰落时期,他的诗歌全面、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

16.杜甫的《兵车行》中,“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的“山”指( )(D)

A. 崤山

B. 泰山

C. 衡山

D. 华山

解析:《兵车行》中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二百州:唐代华山潼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22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