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现代汉语)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长短的是 ( )(B)
A. 音高
B. 音长
C. 音色
D. 音强
解析:语音的物理性质有:(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4)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波纹的不同曲折式样。
2.现代汉语拼音中w和v可以归为一个 ( )(D)
A. 音节
B. 音素
C. 音长
D. 音位
解析: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人们可以发出的音很多,其中有的可以区别意义,有的不能。例如普通话中的“文”有人读wen,有人读做ven,其中w和v的差别并没有造成意义的差别,所以这两个音在普通话里可以归为一个音位。
3.“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 ( )(B)
A. 谓词
B. 体词
C. 加词
D. 代词
解析:体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现代汉语主要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三类体词。“人”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不受副词“不”和“很”的修饰,经常做主语、定语、宾语,是名词;“百”可以直接做主语、宾语,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可以和量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短语,是数词;“个”表示计算单位,是量词。
4.本体和喻体都必须出现的是 ( )(B)
A. 明喻、借喻
B. 明喻、暗喻
C. 暗喻、借喻
D. 明喻、隐喻
解析:①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中间用“像、仿佛”一类的喻词。②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③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5.发音器官中起共鸣作用的是 ( )(D)
A. 肺和气管
B. 喉头和声带
C. 口腔和气管
D. 口腔和鼻腔
解析:喉头上面是咽腔,咽腔是一个三岔口,下连喉头,前通口腔,上连鼻腔。发音时,气流从肺部呼出,由喉头经过咽腔达到口腔和鼻腔,形成共鸣。
6.“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 )(B)
A. 都是语素
B. 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
C. 都不是语素
D. 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解析: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一个语育片段,一层一层地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就是语素。大部分汉语语素都是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索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读出来是一个音节,写出来是一个汉字。多音节语素是由两个或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语素,如:尴尬、由于、窈窕、葫芦、蜻蜒、巧克力、哎呀、扑通、沙发、园圃。如果沙发拆开替换,就不能再表示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所以沙不是语素。
7.“出去”一词是 ( )(A)
A. 趋向动词
B. 判断动词
C. 助动词
D. 及物动词
解析: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用在别的动词后边做补语,包括单纯的趋向动词和复合的趋向动词两种。如:
8.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排比是把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连接在一起的修辞格式
B. 排比是把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连接在一起的修辞格式
C. 排比要求结构上均衡,语音上协调,注意平仄
D. 排比不能有反复的词语,尽量避免字面上的重复
解析: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一种修辞格式。排比可分成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两类。排比的结构要求相似,而B项中“相等”过于绝对;排比不强调平仄,C项错;D项错在排比可以有重复的词语,不仅不会重复,有时也会增强句子的气势。
9.普通话声母共有辅音声母 ( )(C)
A. 20个
B. 22个
C. 21个
D. 23个
解析: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和s。有的音节开头的音素投有辅音,习惯上称为“零声母”,因此共有22个声母,21个辅音声母。
10.“安培”是 ( )(A)
A. 外来词
B. 古语词
C. 并列式合成词
D. 偏正式合成词
解析:外来词又叫借词,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简称为安,符号为A,因此安培是外来词。
11.“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 )(A)
A. 介词
B. 副词
C. 虚词
D. 方位词
解析:(1)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因此介词又叫前置词。介词后面的成分叫做介词宾语。(2)介词短语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3)由介词。对、对于、关于、朝”等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时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充当定语,但介词短语后面一般要加上“的”。(4)“走向辉煌”“来自上海”等结构形式,可以把“走向”等看作一个动词,这样整个结构形式就是述宾短语,而不是述补短语。这一句中,“在”与“黑板上”构成介词短语,修饰“写字”。
12.“茅台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中突出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 )(D)
A. 拟人
B. 比喻
C. 对比
D. 夸张
解析:夸张就是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而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的种类有: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这句话意为还没有喝到酒人就已经醉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13.发音时两个部位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放开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的音是( )(C)
A. 塞音
B. 塞擦音
C. 擦音
D. 边音
解析: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并不完全闭塞,留下狭窄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
14.“结果”和“后果”的区别是 ( )(A)
A. 范围大小不同
B. 性状特征不同
C. 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D. 感情色彩不同
解析:(1)意义方面;①意义轻重不同。②词义范围大小不同。③个体与集体不同。④词义着重点不同。
(2)色彩方面:①感情色彩不同。②语体色彩不同。
(3)用法方面:①组合词语不同。②适用对象不同。③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15.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韵母是 ( )(D)
A. i
B. o
C. e
D. a
解析:单元音韵母是由一个元音构成的,所以它的发音也就是元音的发音。可以根据三个方面来分析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31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