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现代汉语)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不同的元音决定于 ( )(A)
A. 共鸣器形状
B. 发音方法
C. 发音体
D. 音长
解析:音色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最根本特征,如语音中元音a和i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a是口腔的形状跟发i是不一样的缘故。
2.“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 )(B)
A. 一个词
B. 三个词
C. 两个词
D. 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解析: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这三个“对”字分别是量词、形容词、介词,这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因此这里三个“对”读音同而意义无关系。
3.__________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 )(B)
A. 代词
B. 名词
C. 形容词
D. 动词
解析:数词和量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短语。量词短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正关系或述补关系,这样量词短语做定语或补语。
4.喻词不出现和喻词是“成为”的比喻分别是 ( )(A)
A. 借喻、暗喻
B. 明喻、借喻
C. 暗喻、借喻
D. 明喻、暗喻
解析:(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中间用“像、仿佛”一类的喻词。(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3)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5.汉语拼音字母b、d、g发音不同是由于 ( )(A)
A. 舌位前后不同
B. 发音方法不同
C. 共鸣器形状不同
D. 发音体不同
解析:声母(21个):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此,分为七类:
双唇音:b、p、m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唇齿音:f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尖前音:z、c、s舌尖平伸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舌尖中音:d、t、n、l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翘起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面音:j、q、x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根音(舌面后音):g、k、h舌头后缩,舌根抬起与软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又叫舌面后音。
6.“雷峰塔”、“塔吉克族”、“一座塔”中的“塔”分别是 ( )(D)
A. 词、语素、字
B. 语素、词、字
C. 词、字、语素
D. 语素、字、词
解析: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地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就是语素。语素的定义包括三个意思:语素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这个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这个语音语义结合体必须是“最小的”;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是语素,或者说把语素从一个语言片段中切分出来,可以使用替换法。替换法是一种同类替换的方法,是用已知语素去替换一个语言片殷中的某个成分,以确定后者是否为语素的方法。采用替换法确定语素,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证意义的关联性,二要保证替换的全面性。第1项“雷锋”可替换为“玲珑”等,故是语素,第2项中塔为音译,无意义,第3项中,塔不仅有意义,可替换,也可单用,故是词。
7.“国营、民用、大型”是 ( )(B)
A. 动词
B. 区别词
C. 副词
D. 名词
解析:(1)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例如“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万能、野生、冒牌、杏黄”等。(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①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有时候区别词充当定语可以两个或几个连用;绝大多数区别词都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有些双音节区别词做定语时后面可以加上“的”;同中心语结合比较紧密的双音节区别词做定语,后面一般不能有“的”。②区别词不能用“不”否定,须用“非”否定。③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性成分可以不出现,这样就形成了区别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8.“他能拿冠军吗,说不准,说不准,真的说不准。”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 )(C)
A. 顶针
B. 排比
C. 反复
D. 回环
解析: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题中“说不准”反复了三次。
9.普通话辅音音位共有 ( )(C)
A. 20个
B. 21个
C. 22个
D. 23个
解析: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21个辅音声母,一个零声母。
10.下列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成语是 ( )(A)
A. 守株待兔、异想天开
B. 中流砥柱、孜孜不倦
C. 天翻地覆、营私舞弊
D. 毛遂自荐、胸有成竹
解析:A项是并列结构的述宾短语和述补短语。
11.“着、了、过”是 ( )(D)
A. 结构助词
B. 气词
C. 其他助词
D. 动态助词
解析: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词,大都念轻声。
(1)根据助词的功能和用法,大致可以将助词分为以下六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估量助词、列举助词、其他助词。(2)助词的语法特点:附着力强,附着于实词、短语和句子,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由于处于附着地位,很多都读轻声。“着、了、过、来”都是动态助词。
12.“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去;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涌”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 )(A)
A. 对偶、比喻、比拟
B. 对偶、比喻、夸张
C. 比喻、比拟、夸张
D. 借代、对偶、比喻
解析: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多种,本题中运用的有:
(1)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比喻的种类:①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中间用“像、仿佛”一类的喻词。②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③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2)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3)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关、相对或相连的意思。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本题中前两分句与后两分句为对偶,“像……”为比喻和比拟。
13.发音时候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音是 ( )(A)
A. 边音
B. 擦音
C. 塞擦音
D. 塞音
解析:声母的发音方法,根据形成或者克服阻碍的方式不同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92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