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篇文学作品运用了卓文君的典故( )(B)
A. 《锦瑟》
B. 韦庄《菩萨蛮》
C. 《过华清宫》
D. 《早雁》
解析:韦庄《菩萨蛮》中有一句“炉边人似月”,意为酒家少女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这一句化用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2.下列文章不属于骈体文的是( )(B)
A. 《滕王阁序》
B. 《段太尉逸事状》
C. 《别赋》
D. 《北山移文》
解析:《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朔方将领郭唏、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i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之中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3.《项羽本纪》中“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这时发生的事件是( )(A)
A. 项羽杀宋义
B. 钜鹿之战
C. 鸿门宴
D. 垓下之围
解析:《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4.主张“以气主文”、“气盛言宜”作者的作品是( )(D)
A. 《齐桓晋文之事》
B. 《登高》
C. 《长恨歌》
D. 《张中丞传后叙》
解析:韩愈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张中丞传后叙》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文章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敬仰。
5.被评为“开北宋一代风气”的人是( )(C)
A. 李煜
B. 欧阳修
C. 冯延巳
D. 韦庄
解析:冯延巳的词多娱宾遣兴、流光连景的闲逸之作,但深情委婉,语言清丽,被王国维评为“开北宋一代风气”。
6.《搜神记》的作者还写了( )(B)
A. 《北山移文》
B. 《晋纪》
C. 《登楼赋》
D. 《别赋》
解析: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东晋新蔡(今河南)人。作品有《晋纪》、《搜神记》等。他的《搜神记》志怪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7.下列表达亡国之恨的作品是( )(C)
A. 《登高》
B. 《孤雁》
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 《谒金门》(风乍起)
解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囚于汴京时的作品,抒写无可奈何的亡国之恨。传宋太宗听闻便赐李煜牵机药,故属于李煜的绝笔。
8.陶渊明作品中属于豪放风格的是( )(A)
A. 《咏荆轲》
B. 《归去来兮辞》
C. 《归园田居》(其一)
D. 《登高》
解析:《咏荆轲》一诗的风格不同于陶渊明平时的自然平淡,而是豪放。陶渊明的豪放不是剑拔弩张,还是以舒缓之笔写激愤之情,以平淡之语表达刚毅坚强之意,与他的平淡格调有相通之处。
9.先秦诸子中,坚持“性恶论”观点的是( )(D)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解析:荀子属于儒家学派,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哲学上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命题,要“制天命而用之”。他持“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和教化的重要性。
10.在《秦晋崤之战》中,刚愎自用、利令智昏的人物是( )(c)
A. 先轸
B. 孟明
C. 秦穆公
D. 蹇叔
解析:《秦晋崤之战》中,秦穆公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但在失败后能够幡然悔悟,引咎自责。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11.下列描写项羽的一项是( )(B)
A.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 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C.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 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解析:《项羽本纪》:“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2.第一位致力于填词的晚唐文人是( )(B)
A. 李商隐
B. 温庭筠
C. 韦庄
D. 冯延巳
解析:温庭筠的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13.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沈腰潘鬓消磨”中的“沈腰”指的是( )(A)
A. 沈约
B. 潘岳
C. 沈括
D. 陆机
解析:沈腰,典故出自《梁书·沈约传》: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遂以“沈腰”代指人体淌瘦。
14.《齐桓晋文之事》主要表现了孟子的( )(D)
A. 性善论思想
B. 等是非、齐万物的哲学思想
C.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D. 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解析:《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借助“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来表现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
15.高适《燕歌行》中,对比明显、具有讽刺效果的一句是( )(C)
A.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B.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C.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解析:高适《燕歌行》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手法鲜明地写出了官兵对立、苦乐不均的事实。一方面拼死苦战,伤亡过半;一方面却听歌看舞、寻欢作乐,这正是此次战斗失利的根本原因。
16.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所咏的史实所处的朝代是( )(B)
A. 东晋
B. 西晋
C. 北朝
D. 南朝
解析:《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17.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此句的典故出自( )(D)
A. 《逍遥游》
B. 《列子》
C. 《孟子》
D. 《搜神记》
解析:《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8.我国第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62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