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10
单项选择题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 )(B)
A. 《静女》
B. 《蒹葭》
C. 《氓》
D. 《君子于役》
解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句点名了美人所处之处,并表达了作者求之不得之情。
2.《诗经》中表达思妇之情的是( )(A)
A. 《氓》
B. 《君子于役》
C. 《蒹葭》
D. 《采薇》
解析:《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君子于役》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思慕女子而不得的诗。《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思”的意思是( )(D)
A. 思想
B. 思念
C. 这里
D. 语助词,无义
解析:“思”在先秦诗中经常用于语助词,凑四字诗句,辅助音节等。
4.“不义不暱,厚将崩”是郑庄公说( )(B)
A. 公子吕
B. 共叔段
C. 郑庄公
D. 颍考叔
解析:《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私自扩大地盘,大臣劝庄公铲除共叔段,庄公不同意,其理由即此句“不义不暱,厚将崩”。
5.“多行不义,必自毙”中“毙”的意思是( )(D)
A. 枪毙
B. 死亡
C. 弊病
D. 跌倒
解析:“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伯克段于鄢》,毙:跌倒。
6.郑庄公的父亲是( )(A)
A. 郑武公
B. 武姜
C. 共叔段
D. 公子吕
解析:《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7.“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自( )(B)
A. 《诗经·邶风·击鼓》
B. 《诗经·大雅·既醉》
C. 《诗经·秦风·蒹葭》
D.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解析:《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不匮:指孝心穷尽的时候。永锡尔类:永远赐福给你的同类。锡:赐予。
8.蹇叔哭:“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的根本原因是( )(C)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C.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D. 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
解析:《秦晋崤之战》中王孙满看到秦军过周北门后分析:“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9.用四张熟牛皮和二十头牛犒劳秦军使郑国对秦师有防备的人是( )(B)
A. 杞子
B. 弦高
C. 晋原轸
D. 蹇叔
解析:《秦晋崤之战》:“(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0.下列诗句中涉及地名的是( )(A)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C.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D.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解析:《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顿丘,地名,在今河南清丰西南。
1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殊的一项是( )(C)
A. 可以,厚将崩
B. 郑伯克段于鄢
C. 佗邑唯命
D. 多行不义,必自毙
解析:《郑伯克段于鄢》:“佗邑唯命。”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句出自( )(A)
A. 《邵公谏厉王弭谤》
B. 《鲁仲连义不帝秦》
C. 《秦晋崤之战》
D.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解析:《邵公谏厉王弭谤》中写道: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1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出自( )(D)
A. 《左传》
B. 《孟子》
C. 《东周列国志》
D. 《战国策》
解析:《战国策》杂记战国时期的有关史事,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14.《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劝说的是( )(B)
A. 秦穆公
B. 秦惠王
C. 秦孝公
D. 秦二世
解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15.《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选自( )(C)
A. 《战车策》
B. 《史记》
C. 《左传》
D. 《春秋》
解析:根据课文提示可知,《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6.在《鲁仲连义不帝秦》中,下列不是鲁仲连所举秦王称帝之害的例子有( )(D)
A. 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
B. 盍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C.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
D.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解析:D为《孟子》中《齐桓晋文之事》一义孟子对齐宣乇“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阐明王道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时所举的例子。
17.“缘木求鱼”这一成语出自( )(A)
A. 《齐桓晋文之事》
B.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C. 《鲁仲连义不帝秦》
D. 《侍坐》
解析:缘木求鱼是《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于比喻齐宣王称霸的危害时所举的例子。
1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 )(D)
A. 庄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孟子
解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19.“揠苗助长”出自( )(B)
A. 《齐桓晋文之事》
B.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C. 《鲁仲连义不帝秦》
D. 《侍坐》
解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孟子用“揠苗助长”形容浩然之气要小心养护,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盲目躁动。
20.“兼爱”、“非攻”的思想属于( )(C)
A. 庄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解析: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21.《庄子·逍遥游》中借许由不接受天下说明的观点是( )(C)
A. 至人无己
B. 神人无功
C. 圣人无名
D. 知效一官
解析:《庄子·逍遥游》通过肩吾与连叔对话,说明藐姑射神人的神奇,证实“神人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52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