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唐五代部分)模拟试卷5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唐五代部分)模拟试卷5

本单篇文档共4153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文史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章节练习 4650人下载
价格: 2.00 原价:¥9.60
收藏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唐五代部分)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在李颀的《送陈章甫》一诗中,写陈章甫胸襟和格调的一句是(D)

A.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B.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C.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D.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解析:

2.被誉为“诗史”的是(C)

A. 李白

B. 王昌龄

C. 杜甫

D. 高适

解析:

3.被誉为“中唐边塞诗绝唱”的是(C)

A. 高适《燕歌行》

B.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C.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 王昌龄《从军行》

解析:

4.下列诗中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写的是(C)

A. 《轻肥》

B. 《上阳白发人》

C. 《水夫谣》

D. 《卖炭翁》

解析:

5.下列《滕王阁序》句子中没用典故的一项是(D)

A.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B.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C.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D.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解析: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江州司马”是指(D)

A. 王昌龄

B. 高适

C. 元稹

D. 白居易

解析:

7.首先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人是(C)

A. 毛泽东

B. 李白

C. 李贺

D. 王建

解析:

8.世称“张王乐府”分别指张籍和(A)

A. 王建

B. 王昌龄

C. 王之涣

D. 王维

解析:

9.“杜陵布衣”指的是(C)

A. 李白

B. 高适

C. 杜甫

D. 王昌龄

解析:

10.诗作多隐晦迷离,令人难以索解的诗人是(D)

A. 杜牧

B. 李白

C. 李贺

D. 李商隐

解析:

11.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一诗中提到“王粲春来更远游”,这句指王粲的(B)

A. 《七哀诗》

B. 《登楼赋》

C.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D. 《陈情表》

解析:

12.下列哪篇文学作品运用了卓文君的典故(B)

A. 《锦瑟》

B. 韦庄《菩萨蛮》

C. 《过华清官》

D. 《早雁》

解析:

13.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沈腰潘鬓消磨”中的“沈腰”指的是(A)

A. 沈约

B. 潘岳

C. 沈括

D. 陆机

解析:

14.《阳春集》的作者写出的名句是(B)

A.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C.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解析:

15.下列作品,与李密《陈情表》属于同一文体的是(C)

A. 《北山移文》

B. 《过秦论》

C. 《谏逐客书》

D. 《报任少卿书》

解析:

16.《水夫谣》一诗出自于(C)

A. 《张司业集》

B. 《唐风集》

C. 《王司马集》

D. 《甫里集》

解析:

17.运用了矛盾冲突手法的诗作是(C)

A. 《锦瑟》

B.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C. 《贫女》

D. 《别薛华》

解析:

多项选择题

18.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包括以下(A,B,E)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B. 《钴潭西小丘记》

C. 《游褒禅山记》

D. 《岳阳楼记》

E. 《小石潭记》

解析:

19.因为官职而起的文学家的别称是(A,B,C,E)

A. 王右丞

B. 王右军

C. 杜拾遗

D. 杜少陵

E. 张水部

解析:

简答题

20.简析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中是怎样渲染悲剧气氛的。

作者善于渲染悲剧气氛,创造出一个铜人辞汉的悲凉哀怨意境。秋风、马嘶、桂花、苔藓、酸风、明月、衰兰等景物,都既具深秋特征,又染上衰败凄恻的主观色彩。又善用拟入手法,如汉月相伴,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尤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设想极为奇特。

解析:

21.分析《滕王阁序》一文写景的手法。

本文的写景笔法多变,色彩有浓淡的对比,视角有俯仰的转换,景致有远近的变化。写景有色也有声,且虚实相映。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色彩明丽、气象开阔、动静互衬而富有韵味;其作为第二段描写景物的总体背景,也使整幅画面和谐、灵动,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可以说是全段的“文眼”。

解析:

22.简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妙处。

此句从写景入手,明月和关隘,本是边塞的典型景象,而冠以“秦”、“汉”二字,互文见义,就穿越千年、概括古今,揭示了世代边境不宁、士卒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

解析:

23.简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称为千古佳句的原因。

作者用“一江春水”这个比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鲜明可触的载体,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

解析:

论述题

24.试述杜牧的《早雁》是怎样抒情达意的。

本诗为咏物诗,整体上运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抒情达意,表面上句句写早雁,实际上句句写难民。诗首联写大雁早早飞向南方,因受弓箭惊扰而四散飞逃,以此比喻边民惊恐万状,流离失所。颔联写大雁飞经都城长安,形单影只,冷寂苍凉,隐喻朝廷对百姓苦难麻木不仁,寄寓着诗人微婉的讽刺。后两联设身处地为大雁着想:既然胡骑满地,春天也不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15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唐五代部分)模拟试卷5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