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唐五代部分)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青莲居士”的诗人是(A)
A. 李白
B. 杜甫
C. 王昌龄
D. 王维
解析:
2.杜甫的《兵车行》中,“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的“山”指(D)
A. 崤山
B. 泰山
C. 衡山
D. 华山
解析:
3.韩愈的《山石》取名的原因是仿(C)
A. 《左传》
B. 《离骚》
C. 《诗经》
D. 《孟子》
解析:
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人是(D)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元稹
D. 白居易
解析:
5.“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形容的是(C)
A. 柳
B. 鸟
C. 蝉
D. 旗
解析:
6.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句同出一人之手的是(A)
A. 其石之突怒僵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B.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解析:
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B)
A.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B. 《滕王阁序》
C. 《长安古意》
D. 《登楼赋》
解析:
8.《上阳白发人》—诗中使用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有(B)
A. 双关
B. 顶真
C. 比喻
D. 拟人
解析:
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张中丞”指的是(D)
A. 张籍
B. 张九龄
C. 张若虚
D. 张巡
解析:
10.《安定城楼》一诗中,化用《庄子》典故的一句是(D)
A.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B.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C.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D.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解析:
11.王维的《观猎》又名(A)
A. 《猎骑》
B. 《塞下曲》
C. 《江城子》
D. 《密州出猎》
解析:
12.下列文章不属于骈体文的是(B)
A. 《滕王阁序》
B. 《段太尉逸事状》
C. 《别赋》
D. 《北山移文》
解析:
13.高适《燕歌行》中,对比明显、具有讽刺效果的一句是(C)
A.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B.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孤勋
C.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解析:
14.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茂陵刘郎秋风客”,那么“刘郎”指的是(A)
A. 刘彻
B. 刘禹锡
C. 刘方平
D. 刘长卿
解析:
15.下列文字没有化用大量典故的是(B)
A. 《滕王阁序》
B. 《段太尉逸事状》
C. 《别赋》
D. 《北山移文》
解析:
16.被称为“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的是(D)
A. 李商隐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贺
解析:
17.下列作品与古代著名歌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有关的是( )(C)
A. 王粲《登楼赋》
B. 鲍照《拟行路难》
C. 陶渊明《咏荆轲》
D. 孔稚珪《北山移文》
解析:
多项选择题
18.下列诗句的作者最擅长写边塞诗的有(A,B,D,E)
A.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D.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E.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解析:
19.下列是白居易组诗代表作的是(A,B)
A. 《秦中吟》
B. 《新乐府》
C. 《宫词》
D. 《咏史》
E. 《咏怀》
解析:
简答题
20.简述李白《将进酒》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本诗多用夸张手法,表现之一是以巨大的数目字进行修饰,用来加强情感的气势和力度。表现之二是以反向对比来揭示诗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天上来”与“不复回”的反向,更显黄河的壮浪,人生的渺小。
解析:
21.简析《竹里馆》是怎样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
写景色只取“幽篁”、“深林”、“明月”三个意象,但很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幽美静谧;写自己则选择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忘却世情、陶然自乐的身心。诗中诗人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解析:
22.简述韩愈《山石》以文为诗的特点。
《山石》是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品。作者借鉴散文写法,按照游程的时间顺序,逐层铺写游览过程。全篇用单行的散文化句式,无对偶、无典故,更无雕琢之病。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称赞说:“不事雕琢,自见精彩,真大家手笔。……从昨日追叙,夹叙夹写,情景如见,句法高古。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筒妙,犹是古文手笔。”
解析:
23.简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意境雄浑壮奇的原因。
这首诗意境雄浑壮奇,善用夸张手法绘景状物。黄沙入天、风吹石走的绝域风光,风刀割面、马毛结冰的恶劣环境,匈奴马肥、战尘乱飞的紧迫情势,都着力反衬出唐军将士出征时艰苦卓绝及不畏艰险的壮志豪情。作者还善于细节描写,如“半夜行军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等,把边地深夜的严寒、大漠夜行军的艰辛等情景表现得十分逼真。
解析:
论述题
24.试述《张中丞传后叙》一文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的特征是怎么表现的?
文章的前半部分自开头至“设淫词而助之攻也”,这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的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结尾,这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传。前、后两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为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议论与叙事相结合,两部分都紧紧同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解析:
阅读理解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94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