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于左翼作家与谁之间? ( )(D)
A. 徐志摩、闻一多
B. 闻一多、梁实秋
C. 郭沫若、冯雪峰
D. 胡秋原、苏汶
解析:
2.以下哪部不是茅盾的短篇小说集? ( )(D)
A. 《春蚕》
B. 《泡沫》
C. 《烟云集》
D. 《林家铺子》
解析:
3.《子夜》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 ( )(A)
A. 吴荪甫
B. 赵伯韬
C. 屠维岳
D. 冯云卿
解析:
4.《激流三部曲》中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 ( )(B)
A. 高觉慧
B. 高觉新
C. 鸣凤
D. 瑞珏
解析:
5.标志着老舍适度而有节制的幽默艺术更加成熟的作品是 ( )(D)
A. 《文博士》
B. 《茶馆》
C. 《老张的哲学》
D. 《离婚》
解析:
6.以下不属于沈从文“湘西人生”题材的作品是( )(C)
A. 《龙朱》
B. 《神巫之爱》
C. 《有学问的人》
D. 《月下小景》
解析:
7.以下关于曹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 戏剧具有命运悲剧的意味
B. 仅是命运悲剧
C. 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D. 重视锤炼戏剧语言
解析:
8.描写腐朽的封建家庭的崩溃的是曹禺的作品 ( )(D)
A. 《雷雨》
B. 《日出》
C. 《原野》
D. 《北京人》
解析:
9.张天翼的代表作是 ( )(C)
A. 《二十一个》
B. 《在城市里》
C. 《华威先生》
D. 《从空虚到充实》
解析:
10.以下同属于现代派诗歌作者的一组是 ( )(D)
A. 徐志摩、陈梦家、何其芳
B. 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
C. 陈梦家、饶孟侃、卞之琳
D. 林庚、徐迟、李白凤
解析:
11.《包身工》的作者是 ( )(D)
A. 瞿秋白
B. 王统照
C. 叶绍钧
D. 夏衍
解析:
12.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是 ( )(A)
A. 《家》中的觉新
B. 《灭亡》中的杜大心
C. 《寒夜》中的汪文宣
D. 《家》中的觉慧
解析:
多项选择题
13.下列属于茅盾《动摇》中人物的是 ( )(C,E)
A. 静女士
B. 张曼青
C. 孙舞阳
D. 章秋柳
E. 陆梅丽
解析:
14.老舍的小说作品有 ( )(A,B,E)
A. 《老张的哲学》
B. 《二马》
C. 《茶馆》
D. 《龙须沟》
E. 《猫城记》
解析:
15.《雷雨》的艺术特色有( )(A,B,C)
A. 独特的结构艺术
B. 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C. 追求戏剧的诗意
D. 时间跨度大
E. 戏剧冲突缓慢
解析:
16.以下关于戴望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E)
A. 有《望舒草》《望舒诗稿》《我底记忆》等诗集
B. 成名作是《雨巷》
C. 诗歌创作长于情绪的细腻体味而淡于激情的直接抒发
D. 写有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
E. 成名作是《烙印》
解析:
17.属于梁遇春的散文集的是 ( )(B,E)
A. 《缘缘堂随笔》
B. 《春醪集》
C. 《车厢社会》
D. 《缘缘堂再笔》
E. 《泪与笑》
解析:
名词解释
18.“红色鼓动诗”
殷夫的政治抒情诗在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由于他的诗作表达了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色鼓动诗”。写得比较动人的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等。
解析:
简答题
19.简述《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八骏图》是对知识者的一个解剖.同时也是对民族之病的一个诊察。《八骏图》写的几种人都是病态的,对于所写的这些人的不自然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当然投以讽刺,在讽刺的背后,透露出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比的乡下人人性的自然舒展。
《八骏图》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对于几名教授,作者调动多种叙述声音,或让人物自述,或对话,或描写,揭示出各自鲜为人知的灵魂的一角隅。小说中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是一个参与故事的有限视角,恰似一个人物评价大纲,在大纲之后,作者一一展示教授们的灵魂。
解析:
20.简述20世纪30年代台湾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台湾新文学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呈现出三大主要特点:
(1)受世界性的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日本左翼文学和大陆左翼文学的影响,台湾新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也出现了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倾向,无产阶级文艺开始兴起。
(2)随着台湾新文学发展的深入,乡土文学的观念在台湾新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主要集中在乡土文学的论战。
(3)出现了真正的专业文学杂志和文学社团,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
解析:
21.简述《四世同堂》的主要艺术成就。
《四世同堂》是映现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真实反映了北平人在外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剔透的反省。同时,这部书也是民族奋起的启示录,展示了北平下层人民缓慢而艰难的觉醒过程,赞扬了他们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反抗。《四世同堂》塑造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北平市民群像。作品突破了老舍以往每部作品中塑造一两个或几个人物的构思框架,展示了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气魄,而在这些群像内部,又有各种不同个性、不同倾向、走了不同道路的差异。《四世同堂》也鲜明地体现着作家的文化反思。另外,这部作品采用的是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其多线索的宏大叙述,在深广度、笔力、气势上都是自觉的史诗式的追求。
解析:
22.简述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
叶紫的大部分小说都真实地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在表现农村社会和农民命运时,特别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4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