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古代汉语(简答题)模拟试卷1
简答题
1.指出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并将其分别归入各种类型。
(1)止
(2)放
(3)哀
(4)牛
(5)灋
(6)又
(7)佞
(8)夜
(9)穎
(10)一
(1)形声字
(2)形声字,攵形方声
(3)形声字
(4)象形字
(5)会意字,从扇从去从水
(6)象形字
(7)形声字,从女仁声
(8)形声字,从夕,亦声省
(9)形声字,从禾顷声
(10)指事字
象形字:牛、又。
指事字:一。
会意字:灋。
形声字:止、放、哀、佞、夜、颖。
解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為”字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功能)。
2.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异。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相关联的对象。
解析:
3.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介词,介绍动词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解析:
4.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介词,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解析:
5.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介词,直接与动词连用表示被动。
解析: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的语法功能及意义。
6.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兮:语气词,无义。
解析:
7.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其:语气词,表示反诘,难道。
解析:
8.臣聞之,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百:数词用作动词,达到百倍。
解析:
9.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然:指示代词,这样,表示承认现实。
解析:
10.故宫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下:名词使动用法,使……下。这里指罢免其职位。
解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功能)。
11.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人称代词,指代说话者一方。
解析:
12.之子於歸,逮送於野。
近指代词,作定语。
解析:
13.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连词,连接定语和名次中心语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
解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功能)。
14.今夫弈之罵数,小数也。
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解析:
15.君姑修政而競兄弟之園,庶免於雞。
连词,连接定义和名词中心语,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可译为“的”或不译。
解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功能)。
16.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園,庶免於雞。
连词,连接定语和名词中心语,构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
解析:
17.子之哭也,壹似重有爱者。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
解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18.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後複。
之:代词,指代成王给子文预备肉于、干粮这件事。
解析:
19.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焉,漬而所犯必大矣。
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解析:
20.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之:指代心理考虑的东西。
解析:
21.齐王使淳于髡之趟請救兵,赍金百斤,車馬十駟。
之,动词,到……去。
解析:
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句,并说明它们构成宾语前置的条件。
22.民多闕則有叛離之心,將何以封矣。
宾语前置句,何以:凭借什么,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置于介词“以”之前。
解析:
23.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
判断句,指示代词“是”充当判断句的主语。
解析:
24.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貸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宾语前置,“何贺”作“有”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解析:
25.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反问句,何……为,古代汉语表示反问的一种固定句式,可译为“为什么……”。
解析:
26.及小自立,為桓公,公子剝死,管仲囚焉。
被动句,“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表示被动。
解析:
2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之:连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解析: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7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