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古代汉语)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会意字的是( )(A)
A. 牧 息 吹
B. 春 貧 高
C. 祝 恭 秉
D. 弒 名 臭
解析:A项“牧、息、吹”都是会意字,“牧”从支从牛,会以手执鞭放牧之意。“息”从自从心。人和许多动物的呼吸都发于心脏而行于鼻腔,故“自、心”会意,表示气息和呼吸。“吹”表示吹气的意思,“口”表示张开的嘴,“欠”是张口呼气的意思。
2.下列各组字声符全部相同的是( )(D)
A. 穎 題 領
B. 衷 哀 裹
C. 溪 谿 鷄
D. 問 閩 閣
解析:D项“間、閏、閎”是内形外声。
3.下列各组字,原来不是异体字关系,后来把它们当作异体字认同的是( )(A)
A. 砲一炮
B. 份一彬
C. 皂一皁
D. 傘一繳
解析:“炮”本是一种烹调方法,把带毛的肉用泥裹住放在火上烧烤。“硇”是古代一种兵器,战争中用机械之力抛石来杀伤敌人,故字从“石”。后来抛的东西从石灰、硫磺发展到投掷火药包,人们就用“炮”来记录这种兵器。“炮”与“孢”原本并非一字异体,现在把它们当作异体字合并,“炮”行而“孢”废。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通假字的是( )(D)
A. 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B.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C. 癸酉,師陳於鞌。
D. 嵗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解析:D项“彫”从“彡”,“周”声,本义是“纹饰”,这里是“凋”的借字,意思是“凋谢”“凋零”。“彫”和“凋”同属端母幽部,二者属双声叠韵关系。
5.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是( )(B)
A. 泪一淚
B. 解一懈
C. 韭一韮
D. 偷一蝓
解析:B项“解”从“角”从“牛”从“刀”会意,本义为“分解”,引申有“松懈”“懈怠”义,如《史记·李将军列传》“胡虏益解”,即为“懈怠”义。后来加“心”旁造“懈”字记录“松懈”“懈怠”这些引申义。
6.下列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是( )(A)
A. 猶豫 囹圄 逍遙
B. 匍匐 知識 輾轉
C. 參差 剛强 伶俐
D. 俊傑 流連 憔悴
解析: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A项中“犹豫”是双声联绵词,“囹圄”是衍音式联绵词,“逍遥”是叠韵联绵词。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为复合词的是( )(A)
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B.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D.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解析:A项中的“政治”连短语都不是,是两个词:“政”指政治,“治”是治理。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B)
A.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C.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D.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解析:A项“加”古义是更,今义是增加;C项“株”古义是树桩,今义是一棵树;D项古义是招致,今义是快。B项“问”古今词义没变,都是询问的意思。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 )(A)
A. 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
B. 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C. 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D. 棄甲曳兵而走。
解析:
10.下列对“视”和“望”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 色彩褒贬不同:“视”是褒义词,“望”是中性词。
B. 语法功能不同:“视”不可以带宾语,“望”可以带宾语。
C. 程度深浅不同:“视”程度深,“望”程度浅。
D. 性状情态不同:“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抬头向远处看。
解析:“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抬头向远处看。两词的情状情态不同。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
A.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逆,违背事理)
B. 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負:负责)
C.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參:参考)
D.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御:防御)
解析:A项“悖”:逆,违背事理:B项“负”:对不起:C项“参”;加入:D项“御”:驾驭。
12.“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句中,动词“從”和宾语“百餘騎”的语义关系是( )(B)
A. 受动关系
B. 使动关系
C. 为动关系
D.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处所
解析:“从”与“百余骑”构成使动关系,表示“使百余骑跟从”,“从”是使动用法。
13.“天生民而立之君”一句属于( )(C)
A. 被动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双宾语句
D. 判断句
解析:“立之君”中,“之”是间接宾语,代指上文的“民”,“君”是直接宾语,整个短语的意思是“为民立君”、
14.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D)
A.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B. 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C.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D. 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解析:D项“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中,“以……为……”,意思为“认为宾语……”,是意动用法。
15.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的是( )(B)
A. 童子隅坐而執燭。
B.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C. 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
D. 劍斬虞常已。
解析:A项“隅坐”是指“坐在角落里”,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方位或处所;B项“蚁附”是指“像蚂蚁…样地攀爬”,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C项“剑斩”是指“用剑斩”,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D项“犬马畜伋”是“把假当作犬马养畜”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对象的态度。
16.下列句子含有数词作谓语的是( )(A)
A.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 吾日三省吾身。
C.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D.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解析:为了强调动作的数量,可以把表示动量的数词放在句尾,并在数词前面用“者”字。这样,“者”字词组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放在句尾的数词成了全句的谓语。
1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D)
A. 上古之世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2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