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时期文学)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天云山传奇》的作者是 ( )(C)
A. 王蒙
B. 茹志鹃
C. 鲁彦周
D. 韩少功
解析:
2.以下对“寻根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和历史
B. 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的地域特点
C. 注重对题材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
D. 在表现手段上只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
解析:
3.“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家不包括 ( )(D)
A. 马原
B. 格非
C. 余华
D. 刘索拉
解析:
4.不属于“晚生代小说”作家的是 ( )(B)
A. 韩东
B. 莫言
C. 陈染
D. 毕飞宇
解析:
5.以下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D)
A. 《分享艰难》一刘醒龙
B. 《九月还乡》一关仁山
C. 《大厂》一谈歌
D. 《穷县》一莫言
解析:
6.《炎夏之都》的作者是 ( )(C)
A. 黄凡
B. 袁琼琼
C. 朱天文
D. 林白
解析:
7.以下不属于施叔青的作品的是 ( )(A)
A. 《我城》
B. 《香港的故事》
C. 《约伯的末裔》
D. 《香港三部曲》
解析:
8.许灵均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
A. 《灵与肉》
B. 《绿化树》
C.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D. 《男人的风格》
解析:
9.陈奂生这个人物出自哪位作家的作品? ( )(A)
A. 高晓声
B. 陆文夫
C. 汪曾祺
D. 林斤澜
解析:
10.以下属于林斤澜的作品的是 ( )(A)
A. 《神经病》
B. 《“漏斗户”主》
C. 《美食家》
D. 《我爱每一片绿叶》
解析:
11.《北方的河》《黑骏马》《错开的花》的作者是( )(C)
A. 陆文夫
B. 张贤亮
C. 张承志
D. 韩少功
解析:
12.《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 ( )(A)
A. 莫言
B. 张炜
C. 马原
D. 苏童
解析:
13.以下哪部不是马原的作品? ( )(D)
A. 《拉萨河女神》
B. 《虚构》
C. 《冈底斯的诱惑》
D. 《刺猬歌》
解析:
14.《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 )(D)
A. 张炜
B. 马原
C. 苏童
D. 余华
解析:
15.陈染的成名作是 ( )(D)
A. 《长恨歌》
B. 《小城之恋》
C. 《幻影》
D. 《与往事干杯》
解析:
16.下列“将个体自我与代表祖国丰富的历史侧面的平易而又新奇的意象连在一起的”的是舒婷的作品 ( )(B)
A. 《致橡树》
B.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C. 《土地情诗》
D. 《风暴过去之后》
解析:
17.《四姐妹》的作者是 ( )(A)
A. 海子
B. 于坚
C. 翟永明
D. 西川
解析:
18.《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作者是 ( )(A)
A. 龙应台
B. 张辛欣
C. 杨绛
D. 刘心武
解析:
19.《陈毅市长》的作者是 ( )(A)
A. 沙叶新
B. 高行健
C. 曹禺
D. 白桦
解析:
20.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戏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 通俗戏剧是20世纪90年代戏剧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构成部分
B. 实验戏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对外国经典作品的演出
C. 商业戏剧最大特征是以商业化策略经营戏剧生产
D. 商业戏剧不重视媒体的宣传炒作
解析:
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属于新时期“反思小说”的作品有( )(A,B,C)
A. 《天云山传奇》
B. 《芙蓉镇》
C. 《李顺大造屋》
D. 《男人的风格》
E. 《平凡的世界》
解析:
22.以下属于莫言的作品的有( )(A,B,C,D,E)
A. 《透明的红萝卜》
B. 《红高粱家族》
C. 《丰乳肥臀》
D. 《檀香刑》
E. 《生死疲劳》
解析:
23.下列关于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的说法正确的是( )(A,D,E)
A. 为中篇小说
B. 叙述了几个互相关联的“西藏故事”
C. 故事完整
D. 设置悬念
E. 结果往往突兀出现
解析:
24.以下属于“朦胧诗”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 )(A,B,C,D,E)
A. 梁小斌
B. 王小妮
C. 王家新
D. 江河
E. 杨炼
解析:
名词解释
25.“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是出现于1996年并对文坛产生一定冲击的一种小说潮流,以作家刘醒龙、关仁山、谈歌、何申等为代表,其意义在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如民工进城、工人下岗等现实问题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
解析:
26.“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第一个潮头,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这些小说或者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或者表现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或者歌颂对“四人帮”的不屈斗争,或者提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及时地感应了时代脉搏,表现了时代主题,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解析:
27.“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以茹志鹃发表于1979年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它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由“文革”向前推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解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作家的目光更为深邃,作品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主要作品有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49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