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太阳社主要成员的是 ( )(A)
A. 李初梨
B. 蒋光慈
C. 钱杏邨
D. 孟超
解析:
2.1928年创刊的香港的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是( )(B)
A. 《伍人报》
B. 《伴侣》
C. 《南风》
D. 《激流》
解析:
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茅盾的《蚀》? ( )(D)
A. 《幻灭》
B. 《动摇》
C. 《追求》
D. 《子夜》
解析:
4.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 ( )(B)
A. 《雾》
B. 《灭亡》
C. 《雨》
D. 《死去的太阳》
解析:
5.汪文宣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C)
A. 《憩园》
B. 《家》
C. 《寒夜》
D. 《电》
解析:
6.哪部作品被认为是民族奋起的启示录? ( )(A)
A. 《四世同堂》
B. 《骆驼祥子》
C. 《月牙儿》
D. 《断魂枪》
解析:
7.沈从文的代表作是 ( )(A)
A. 《边城》
B. 《柏子》
C. 《萧萧》
D. 《夫妇》
解析:
8.《日出》的中心人物是 ( )(C)
A. 潘月亭
B. 李石清
C. 陈白露
D. 方达生
解析:
9.以下不属于“东北作家群”的是 ( )(D)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废名
解析:
10.以下哪部作品的作者是吴组缃? ( )(A)
A. 《菉竹山房》
B. 《丰收》
C. 《火》
D. 《向导》
解析:
11.《老马》的作者是 ( )(A)
A. 臧克家
B. 卞之琳
C. 戴望舒
D. 陈梦家
解析:
12.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的是 ( )(C)
A. 《五奎桥》
B. 《香稻米》
C. 《赛金花》
D. 《春风秋雨》
解析:
多项选择题
13.20世纪30年代文坛较为重大的文艺思想的论争是( )(A,C,D)
A.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B. 关于“国防戏剧”的论争
C.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D.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E. 关于“阶级性”的论争
解析:
14.巴金《激流三部曲》蕴含的思想内容有( )(A,B,C)
A. 控诉封建家庭制度
B. 喊出了青年一代的呼声
C. 以批判旧家庭制度为窗口,进而对整个旧社会旧制度进行了批判
D. 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
E. 对小人物的同情
解析:
15.下列属于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的有( )(A,B,D)
A. 翠翠
B. 天保
C. 柏子
D. 傩送
E. 三三
解析:
16.下列属于蒋光慈的作品的是 ( )(A,B,D)
A. 《野祭》
B. 《田野的风》
C. 《在洪流中》
D. 《丽莎的哀怨》
E. 《八月的乡村》
解析:
17.报告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兴盛的原因包括 ( )(A,B,C)
A. “左联”的提倡
B. 由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
C. 深刻的社会原因
D. 诗歌的兴盛
E. 小说的衰败
解析:
18.下列属于熊佛西创作的反映农民生活的戏剧的是( )(C,D,E)
A. 《上海屋檐下》
B. 《放下你的鞭子》
C. 《屠户》
D. 《牛》
E. 《过渡》
解析:
名词解释
19.“国防戏剧”
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左翼戏剧家提出的“国防戏剧”很快形成热潮。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继之又有他的《都会的一角》和田汉的《回春之曲》,还有许多是热血沸腾的戏剧家们集体创作的剧作,如《走私》《咸鱼主义》等。
解析:
简答题
20.简述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却又片面地趋向另一极端。党内的理论家歌特(张闻天)撰文,维护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
解析:
21.简述《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蚀》真实地再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揭示了时代社会的历史真相,是时代社会的真实体现。在艺术上,作品将客观描写与主观感情的投射相统一,将再现与表现的艺术技巧相融合。作品在人物心理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技巧,作品成功地作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
解析:
22.简述《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巴金的《憩园》以一座被称为“憩园”的公馆为背景,表现了杨、姚两个富贵人家共同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这种腐朽的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作品中既有游子归家寻梦的怀旧情绪,又有对人事变迁的哀伤、感慨,对于自己笔下的这些行将衰亡的人物,巴金也是同情多于愤怒,叹息多于批判,这就使作品通篇蒙上了一层凄美的、抒情的调子,其文字也不像巴金的其他作品那样愤激、急促,而是相当舒缓、婉约。《憩园》的构思也别具一格,作品把两个互不相关的家庭故事巧妙地扭结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韵味丰盈的复调关系。《憩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个故事的总叙述者“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评说着笔下的人事沧桑,从而起到了一种较好的问离效果,给予读者以别样的阅读感受。
解析:
23.简述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
《野蔷薇》是茅盾1929年7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都以恋爱为题材,通过对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苦闷、寄希望于爱情而最终又只能在迷惘中盘旋的现实心灵状况的描写,表现了与《蚀》相近似的“追求”与“幻灭”的主题。
《野蔷薇》的突出意义更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在创作中,茅盾较多地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尤为突出的是作品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和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33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