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19
单项选择题
1.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
A. 增加被辅导者的心理能量
B.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C. 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
D. 预防和矫治精神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总的来说,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2.关于心理辅导的对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 包括所有群体
B. 只包括正在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
C. 仅包括一般的健康群体
D. 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对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包括一般的健康群体和正在受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
3.我国心理卫生思想的起源分布在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许多著作中,其核心思想是( )(B)
A. 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普及有关知识
B. 修身养性、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C. 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D. 关注人性的善端、潜能与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兴起。我国心理卫生思想的起源分布在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许多著作中,其核心思想是修身养性、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4.关于精神障碍,说法错误的是( )(D)
A. 精神障碍是一种综合征
B. 特征表现为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功能紊乱
C. 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D. 神经发育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
解析:
5.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 )(D)
A. 反馈
B. 反射
C. 防御
D. 应激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压力事件。压力,也叫“应激”,是指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6.团体工作阶段的常用技术不包括( )(D)
A. 引导参与
B. 问题解决
C. 角色扮演
D. 建立团队契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团体心理辅导常用技术。
团体工作阶段常用技术有:
(1)引导参与;
(2)问题解决;
(3)角色扮演;
(4)及时介入。
D项属于关系建立阶段常用技术。
7.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这种现象是( )(D)
A. 分化
B. 泛化
C. 弱化
D. 消退
解析:
8.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不包括( )(D)
A.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B. 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C. 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D. 无条件地接纳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接纳他人、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9.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经常会摔倒,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摔倒是一种正惩罚,孩子应该减少走路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学习走路时摔倒而拒绝继续学习走路,这体现了人的( )(A)
A. 自我实现趋向
B. 自我管理趋向
C. 自我控制趋向
D. 自我调节趋向
解析:
10.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D)
A. 同伴关系
B. 朋友关系
C. 亲子关系
D. 师生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
11.较好地回答了“人们的兴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人们是如何做出职业选择的、人们是如何获得不同程度的生涯成功和稳定性的,以及在工作环境中人们是如何体验满意度或幸福感的”等生涯问题的理论是( )(C)
A. 生涯发展理论
B. 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C.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D. 职业锚理论
解析:
12.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不愿意选择数学、哲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这反映的高中生生涯发展的问题是( )(D)
A. 缺乏自我效能感
B. 缺乏适应生涯发展的基本技能
C. 生涯规划能力不强
D. 对职业、大学专业及学科关系的了解较少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中生常见的生涯发展问题。高中生由于对职业、大学专业和学科之间关系缺乏认识,可能会导致个体选择出现偏差,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像数学、哲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殊不知这些学科对其未来职业和生涯发展都大有裨益。
13.动机水平往往会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这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C)
A. 定向作用
B. 调节作用
C. 维持作用
D. 引发作用
解析:
14.列提纲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D)
A. 精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组织策略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列提纲、做图表、运用理论模型,粗加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术、灵活处理信息,复述策略主要包括合理复习、自动化、亲自参与、利用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
15.我国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向往异性期是( )(C)
A. 12~14岁
B. 14~16岁
C. 16~18岁
D. 18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疏远异性期(12~14岁);
(2)接近异性期(14~16岁);
(3)向往异性期(16~18岁);
(4)恋爱期(18岁以后)。
16.下列方法能够缓解青少年性焦虑的是( )(C)
A. 不让青少年接触任何性知识,使其专注于学习
B. 对青少年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禁止异性接触
C. 通过肌肉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D.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憋尿,不穿紧身内裤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焦虑的辅导策略。肌肉放松训练是针对焦虑的辅导策略,同样适用于性焦虑。A、B两项只会造成更多性心理问题,D项是手淫的辅导策略。
17.斯泰恩斯整理了前人就工作与家庭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的三种理论,分别是( )(A)
A. 分割理论、溢出理论和补偿理论
B. 分割理论、合并理论和补偿理论
C. 分割理论、溢出理论和边界理论
D. 分割理论、合并理论和边界理论
解析:
18.下列不属于不良情绪的积累引起的神经症的是( )(D)
A. 癔症
B. 焦虑症
C. 神经衰弱
D. 原发性高血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常见心理问题。A、B、C三项都是神经症。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等,因此D项不属于不良情绪积累引起的神经症。
19.目前占主流的家庭类型是( )(A)
A. 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B. “4+2+1”的直系家庭
C. 单亲家庭
D. 重组家庭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类型。核心家庭即由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目前仍占主流。B、C、D三项均为非核心家庭。
20.父母冲突发生后,以下做法能将冲突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是( )(D)
A. 告诉孩子“这跟你没关系”“你做你的事”
B. 暂时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其自我平复
C. 和孩子进行适当的解释,告诉孩子会处理好的
D. 让孩子判断双方对错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心理卫生常见问题的辅导策略。父母冲突对子女产生的作用大多是即时性的,当父母冲突停止后,子女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减少。如果父母在冲突发生后和孩子进行适当的解释,则会把冲突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多项选择题
21.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 )(A,C,D,E)
A. 遗传
B. 心理冲突
C. 器质性因素
D. 性别年龄差异
E.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
(1)遗传;
(2)神经与内分泌系统;
(3)器质性因素;
(4)性别年龄差异。
B项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22.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包括( )(B,C,D,E)
A. 指导和帮助学生治疗心理疾病
B. 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情绪调控能力
C. 指导和帮助学生对个体生涯有一定的规划
D. 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
E. 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培养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之对个体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同时认识青春期将会面临的身心变化和遇到的问题,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
23.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包括( )(A,B,C,D)
A. 端正自我认识
B. 悦纳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C. 掌握自我监督与调节、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
D. 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E.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我意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包括:
(1)端正自我意识;
(2)悦纳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3)掌握自我监督与调节、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24.以下属于决策理论的是( )(A,B)
A. 期望理论
B. 自我效能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强化理论
E. 需要层次理论
解析:
25.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A,B,C,D)
A. 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B. 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性
C. 内在强烈性和开放性与外在文饰性的矛盾性
D. 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E. 出现恋父、恋母情结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有:
(1)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2)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性;
(3)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性;
(4)内在强烈性和开放性与外在文饰性的矛盾性;
(5)动荡性和压抑性;
(6)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简答题
26.简述心理辅导的主要获取途径。
(1)个体心理辅导。以心理辅导工作者和一名被辅导者组成一个心理辅导单位,一般不需要第三者参与。
(2)团体心理辅导。是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被辅导者结合在一起,在团体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通常由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带领,团体人数一般为8~12人,多则50人为一班。
(3)家庭心理辅导。需要全体家庭成员或有关的主要家庭成员参与,以家庭群体的方式进行辅导工作。
(4)建立广泛的心理辅导网络。主要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区、专业机构、民政有关部门的力量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心理辅导工作。
解析:
27.简述辅导者产生正确的共情的条件。
(1)辅导者要放弃自己主观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去从被辅导者的参考标准来观察和感受事物。
(2)辅导者必须踏上一条与被辅导者的体验同步的情感旅程,但又不能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它们的感染。
(3)辅导者不仅要体会到被辅导者难以觉察到的意义,而且也不能把这种处于被辅导者潜意识中的意义很快提出来与被辅导者对峙。
(4)辅导者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现自己的通情。
解析:
28.简述中小学生生涯发展常见问题的辅导策略。
(1)提升自我认识水平。
(2)增强自我效能感。
(3)完善生涯认识。
(4)进行生涯规划训练。
解析:
29.简述当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解析:
30.简述亲子冲突对个体心理卫生的影响。
(1)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学业不良、抑郁、焦虑、性行为甚至犯罪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2)适度的亲子冲突对青少年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个体应对实践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儿童在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获得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自我。
解析:
论述题
31.试述判断精神障碍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原则。也就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出现了幻听、幻视等幻觉现象,主观世界是否脱离了客观世界。
(2)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也就是知情意要协调一致,对于刺激有正常的反应,例如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个性应该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在没有外界重大刺激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性情大变的现象,则可能预示着存在精神障碍。
解析:
32.试述教师睡眠障碍的表现、成因与影响。
(1)睡眠障碍的表现: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或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
(2)睡眠障碍的成因:教师工作量陡增,危机感和紧迫感持续增加,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汇报、达标验收,使教师本已上满“发条”的神经绷得更紧,这些压力使得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睡眠规律被破坏,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3)睡眠障碍对教师的身体和精神均可产生不利影响。生理上,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精神上,会造成教师在工作中疲劳乏力、精神涣散、效率下降,甚至频频出错。睡眠障碍往往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形成情绪上的恶性循环。
解析:
应用题
33.举例分析教师常见的情绪问题。
(1)低成就感。低成就感表现为教师个体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工作没有意义,自我效能感低,缺乏成就感。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教师个体对待学生态度冷淡、疏远、不关心、退缩,常给予学生否定和负面的评价。去个性化是教师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应对多样化的学生个性和师生关系。
(3)情感衰竭。情感衰竭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投入了过多的情感资源,因此情感处于疲劳、耗竭的状态。情感衰竭会使教师对教学失去热情,开始厌烦、恐惧教育教学工作。此外,情感衰竭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
(4)焦虑不安。焦虑不安表现为心理上的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生理上也表现出烦躁不安、消化不良、睡眠质量降低等现象。教师长期处于焦虑中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和工作,还会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5)激动易怒。愤怒情绪是指教师个体由于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信念、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之相矛盾而激发的一种强烈而不舒适的情绪反应。导致教师愤怒情绪的主要原因是:
①缺乏教育机智;
②挫折承受能力较低。愤怒情绪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波及其家人、朋友、同事和学生。
(6)消沉、抑郁。这种情况的产生受三方面的影响:
①来自学生的因素;
②来自教师职业特点的因素;
③来自教师自身的因素。处于消沉状态的教师,情绪低落而且容易出错,对生活缺乏热情,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类(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19
单项选择题
1.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
A. 增加被辅导者的心理能量
B.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C. 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
D. 预防和矫治精神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总的来说,心理卫生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2.关于心理辅导的对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 包括所有群体
B. 只包括正在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
C. 仅包括一般的健康群体
D. 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对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包括一般的健康群体和正在受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
3.我国心理卫生思想的起源分布在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许多著作中,其核心思想是( )(B)
A. 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普及有关知识
B. 修身养性、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C. 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D. 关注人性的善端、潜能与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兴起。我国心理卫生思想的起源分布在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许多著作中,其核心思想是修身养性、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4.关于精神障碍,说法错误的是( )(D)
A. 精神障碍是一种综合征
B. 特征表现为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功能紊乱
C. 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D. 神经发育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
解析:
5.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 )(D)
A. 反馈
B. 反射
C. 防御
D. 应激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压力事件。压力,也叫“应激”,是指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6.团体工作阶段的常用技术不包括( )(D)
A. 引导参与
B. 问题解决
C. 角色扮演
D. 建立团队契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团体心理辅导常用技术。
团体工作阶段常用技术有:
(1)引导参与;
(2)问题解决;
(3)角色扮演;
(4)及时介入。
D项属于关系建立阶段常用技术。
7.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这种现象是( )(D)
A. 分化
B. 泛化
C. 弱化
D. 消退
解析:
8.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不包括( )(D)
A.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B. 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C. 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D. 无条件地接纳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理性情绪行为辅导法的辅导目标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接纳他人、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9.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经常会摔倒,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摔倒是一种正惩罚,孩子应该减少走路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学习走路时摔倒而拒绝继续学习走路,这体现了人的( )(A)
A. 自我实现趋向
B. 自我管理趋向
C. 自我控制趋向
D. 自我调节趋向
解析:
10.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D)
A. 同伴关系
B. 朋友关系
C. 亲子关系
D. 师生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
11.较好地回答了“人们的兴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人们是如何做出职业选择的、人们是如何获得不同程度的生涯成功和稳定性的,以及在工作环境中人们是如何体验满意度或幸福感的”等生涯问题的理论是( )(C)
A. 生涯发展理论
B. 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C.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D. 职业锚理论
解析:
12.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不愿意选择数学、哲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这反映的高中生生涯发展的问题是( )(D)
A. 缺乏自我效能感
B. 缺乏适应生涯发展的基本技能
C. 生涯规划能力不强
D. 对职业、大学专业及学科关系的了解较少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中生常见的生涯发展问题。高中生由于对职业、大学专业和学科之间关系缺乏认识,可能会导致个体选择出现偏差,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像数学、哲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殊不知这些学科对其未来职业和生涯发展都大有裨益。
13.动机水平往往会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这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C)
A. 定向作用
B. 调节作用
C. 维持作用
D. 引发作用
解析:
14.列提纲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D)
A. 精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组织策略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列提纲、做图表、运用理论模型,粗加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术、灵活处理信息,复述策略主要包括合理复习、自动化、亲自参与、利用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
15.我国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向往异性期是( )(C)
A. 12~14岁
B. 14~16岁
C. 16~18岁
D. 18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疏远异性期(12~14岁);
(2)接近异性期(14~16岁);
(3)向往异性期(16~18岁);
(4)恋爱期(18岁以后)。
16.下列方法能够缓解青少年性焦虑的是( )(C)
A. 不让青少年接触任何性知识,使其专注于学习
B. 对青少年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禁止异性接触
C. 通过肌肉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D.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憋尿,不穿紧身内裤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焦虑的辅导策略。肌肉放松训练是针对焦虑的辅导策略,同样适用于性焦虑。A、B两项只会造成更多性心理问题,D项是手淫的辅导策略。
17.斯泰恩斯整理了前人就工作与家庭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的三种理论,分别是( )(A)
A. 分割理论、溢出理论和补偿理论
B. 分割理论、合并理论和补偿理论
C. 分割理论、溢出理论和边界理论
D. 分割理论、合并理论和边界理论
解析:
18.下列不属于不良情绪的积累引起的神经症的是( )(D)
A. 癔症
B. 焦虑症
C. 神经衰弱
D. 原发性高血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常见心理问题。A、B、C三项都是神经症。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等,因此D项不属于不良情绪积累引起的神经症。
19.目前占主流的家庭类型是( )(A)
A. 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B. “4+2+1”的直系家庭
C. 单亲家庭
D. 重组家庭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类型。核心家庭即由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目前仍占主流。B、C、D三项均为非核心家庭。
20.父母冲突发生后,以下做法能将冲突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是( )(D)
A. 告诉孩子“这跟你没关系”“你做你的事”
B. 暂时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其自我平复
C. 和孩子进行适当的解释,告诉孩子会处理好的
D. 让孩子判断双方对错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心理卫生常见问题的辅导策略。父母冲突对子女产生的作用大多是即时性的,当父母冲突停止后,子女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减少。如果父母在冲突发生后和孩子进行适当的解释,则会把冲突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多项选择题
21.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 )(A,C,D,E)
A. 遗传
B. 心理冲突
C. 器质性因素
D. 性别年龄差异
E.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
(1)遗传;
(2)神经与内分泌系统;
(3)器质性因素;
(4)性别年龄差异。
B项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22.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包括( )(B,C,D,E)
A. 指导和帮助学生治疗心理疾病
B. 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情绪调控能力
C. 指导和帮助学生对个体生涯有一定的规划
D. 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
E. 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培养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之对个体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同时认识青春期将会面临的身心变化和遇到的问题,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
23.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包括( )(A,B,C,D)
A. 端正自我认识
B. 悦纳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C. 掌握自我监督与调节、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
D. 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E.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我意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包括:
(1)端正自我意识;
(2)悦纳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3)掌握自我监督与调节、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24.以下属于决策理论的是( )(A,B)
A. 期望理论
B. 自我效能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强化理论
E. 需要层次理论
解析:
25.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A,B,C,D)
A. 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B. 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性
C. 内在强烈性和开放性与外在文饰性的矛盾性
D. 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E. 出现恋父、恋母情结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有:
(1)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2)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性;
(3)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性;
(4)内在强烈性和开放性与外在文饰性的矛盾性;
(5)动荡性和压抑性;
(6)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简答题
26.简述心理辅导的主要获取途径。
(1)个体心理辅导。以心理辅导工作者和一名被辅导者组成一个心理辅导单位,一般不需要第三者参与。
(2)团体心理辅导。是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被辅导者结合在一起,在团体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通常由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带领,团体人数一般为8~12人,多则50人为一班。
(3)家庭心理辅导。需要全体家庭成员或有关的主要家庭成员参与,以家庭群体的方式进行辅导工作。
(4)建立广泛的心理辅导网络。主要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区、专业机构、民政有关部门的力量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心理辅导工作。
解析:
27.简述辅导者产生正确的共情的条件。
(1)辅导者要放弃自己主观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去从被辅导者的参考标准来观察和感受事物。
(2)辅导者必须踏上一条与被辅导者的体验同步的情感旅程,但又不能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它们的感染。
(3)辅导者不仅要体会到被辅导者难以觉察到的意义,而且也不能把这种处于被辅导者潜意识中的意义很快提出来与被辅导者对峙。
(4)辅导者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现自己的通情。
解析:
28.简述中小学生生涯发展常见问题的辅导策略。
(1)提升自我认识水平。
(2)增强自我效能感。
(3)完善生涯认识。
(4)进行生涯规划训练。
解析:
29.简述当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解析:
30.简述亲子冲突对个体心理卫生的影响。
(1)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学业不良、抑郁、焦虑、性行为甚至犯罪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2)适度的亲子冲突对青少年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个体应对实践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儿童在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获得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自我。
解析:
论述题
31.试述判断精神障碍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原则。也就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出现了幻听、幻视等幻觉现象,主观世界是否脱离了客观世界。
(2)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也就是知情意要协调一致,对于刺激有正常的反应,例如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个性应该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在没有外界重大刺激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性情大变的现象,则可能预示着存在精神障碍。
解析:
32.试述教师睡眠障碍的表现、成因与影响。
(1)睡眠障碍的表现: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或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
(2)睡眠障碍的成因:教师工作量陡增,危机感和紧迫感持续增加,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汇报、达标验收,使教师本已上满“发条”的神经绷得更紧,这些压力使得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睡眠规律被破坏,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3)睡眠障碍对教师的身体和精神均可产生不利影响。生理上,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精神上,会造成教师在工作中疲劳乏力、精神涣散、效率下降,甚至频频出错。睡眠障碍往往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形成情绪上的恶性循环。
解析:
应用题
33.举例分析教师常见的情绪问题。
(1)低成就感。低成就感表现为教师个体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工作没有意义,自我效能感低,缺乏成就感。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教师个体对待学生态度冷淡、疏远、不关心、退缩,常给予学生否定和负面的评价。去个性化是教师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应对多样化的学生个性和师生关系。
(3)情感衰竭。情感衰竭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投入了过多的情感资源,因此情感处于疲劳、耗竭的状态。情感衰竭会使教师对教学失去热情,开始厌烦、恐惧教育教学工作。此外,情感衰竭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
(4)焦虑不安。焦虑不安表现为心理上的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生理上也表现出烦躁不安、消化不良、睡眠质量降低等现象。教师长期处于焦虑中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和工作,还会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5)激动易怒。愤怒情绪是指教师个体由于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信念、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之相矛盾而激发的一种强烈而不舒适的情绪反应。导致教师愤怒情绪的主要原因是:
①缺乏教育机智;
②挫折承受能力较低。愤怒情绪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波及其家人、朋友、同事和学生。
(6)消沉、抑郁。这种情况的产生受三方面的影响:
①来自学生的因素;
②来自教师职业特点的因素;
③来自教师自身的因素。处于消沉状态的教师,情绪低落而且容易出错,对生活缺乏热情,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