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骨骼肌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C)
A. 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B. 具有自律性
C. 有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膜下方
D. 没有线粒体
解析:骨骼肌由肌束组成,肌束又由肌纤维组成,一条肌纤维就是一个多核的肌细胞,并且位于细胞膜的下方。B项,骨骼肌没有自律性,心肌有自律性。D项,骨骼肌细胞的肌质中有很多线粒体,骨骼肌需要进行收缩与舒张,线粒体可以提供肌肉舒缩所需的能量。
2.后蹬跑支撑腿蹬伸阶段的原动肌是( )。(A)
A. 臀大肌和股四头肌
B. 髂腰肌和缝匠肌
C. 髂腰肌和股二头肌
D. 髂腰肌和臀大肌
解析:后蹬跑支撑腿蹬伸阶段的原动肌是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远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向前保持膝关节伸直。臀大肌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缝匠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外,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前倾。股二头肌为股四头肌的拮抗肌,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大腿在膝关节处屈。髂腰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屈和旋外。
3.下列哪种持哑铃练习方法最适合发展胸大肌的力量?( )(B)
A. 直立持哑铃扩胸
B. 仰卧持哑铃扩胸
C. 俯立持哑铃扩胸
D. 直立持哑铃外展
解析: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位置表浅,宽而厚,为多羽状扇形扁肌。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肋骨前面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发展胸大肌力量常见的方法有仰卧持哑铃扩胸、双杠支撑摆动屈伸、俯卧撑等。
4.长期耐力训练运动员的心脏形态结构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B)
A. 心房壁变薄
B. 心室腔增大
C. 心室壁变薄
D. 心室腔减小
解析:长期耐力训练会使运动员的心脏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以心室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
5.关于消化器官正确的描述是( )。(D)
A. 胃壁平滑肌可分泌胃蛋白酶
B. 食管壁由平滑肌构成
C. 胰腺的胰岛可分泌胰蛋白酶
D. 肝脏具有解毒功能
解析:肝脏的功能主要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和防御的作用。A项,胃壁具有典型的中空性器官管壁的四层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胃黏膜中的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B项,食管壁肌层的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既有骨骼肌又有平滑肌。C项,胰腺的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故本题选D。
6.在人体正常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哪种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D)
A. 前馈调节
B. 正反馈调节
C. 反射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解析: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是可逆的,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主要发展哪种身体素质?( )(C)
A. 灵敏素质
B. 柔韧素质
C. 无氧耐力
D. 有氧耐力
解析:乳酸主要是糖酵解供能时的中间产物。因此,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主要发展无氧耐力。
8.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B)
A. 肺通气
B. 心肺功能
C. 肺换气
D. 肌纤维类型
解析: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摄取的氧量。最大摄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生理影响因素是心肺功能。
9.剧烈运动、发生炎症或组织损伤均可引起哪种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B)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肌细胞
解析: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具有趋化性、吞噬和分泌等多种生理特性。在剧烈运动、发生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均可引起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10.通过长期的3000米跑训练,能有效发展人体的哪种耐力?( )(A)
A. 有氧耐力
B. 速度耐力
C. 无氧耐力
D. 力量耐力
解析:3000米跑训练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有效发展人体有氧耐力。
11.力量训练可增加骨骼肌中哪种蛋白的含量?( )(B)
A. 血红蛋白
B. 收缩蛋白
C. 肌红蛋白
D. 调节蛋白
解析: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造成的。由运动训练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加,主要是肌纤维中收缩成分增加的结果。肌纤维中收缩成分增加,是由于激素和神经调节对运动后骨骼肌收缩蛋白的代谢活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的合成增多。研究证明训练引起的肌肉中蛋白质增加,主要是肌球蛋白的增加。
12.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的变化特点是( )。(A)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析: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中主要有两种分泌细胞,一种是A细胞,含量较少,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另一种是B细胞,含量较多,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和血糖利用,使血糖降低。故本题选A。
13.当一次性失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百分之多少时,会危及生命?( )(D)
A. 5%
B. 10%
C. 20%
D. 30%
解析: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毫升。若出血量达总血量的20%,(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若出血量达总血量的30%(1200~1500毫升)时,会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故本题选D。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14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