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导游资格考试(政策法规)模拟试卷10
名词解释
1.旅行社分社
旅行社分社:指旅行社设立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以设立社名义开展旅游业务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
解析:
2.导游员的义务
导游员的义务:第一,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第二,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第三,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必须经旅行社委派;第四,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应当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第五,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第六,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接待计划;第七,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八,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时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取不正当利益。
解析:
3.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
解析:
4.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一方当事人因过错而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解析:
5.旅游安全事故
旅游安全事故:指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旅游者人身、财务安全的事故。
解析:
综合题
2014年7月12日,宋某等30名旅游者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某省某地2日游,每人交旅游费420元。旅游过程中,原定的豪华空调车被普通中巴代替,且甲旅行社导游任某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旅游结束后,旅游者发现任某兜售物品比本地价格还高两倍:8月10日,宋某等旅游者到甲旅行社要求任某和旅行社赔偿损失。 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选择出正确的选项,多选、漏选的小题均不得分。
6.宋某等旅游者可( )。(A,B,C)
A. 要求甲旅行社赔偿
B. 要求导游任某退货
C. 导游向旅游者兜售物品不适用质量保证金赔偿,变通工具低于合同标准适用质量保证金
D. 导游向旅游者兜售物品及交通工具低于合同标准,均适用质量保证金
解析:只有当旅行社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才使用质量保证金。
7.如果旅行社能够证明交通工具低于合同中所订标准,是由于汽车公司造成的,那么( )。(B,D)
A. 由汽车公司直接赔偿旅游者损失
B. 由甲旅行社先行赔偿旅游者损失
C. 赔偿数额为旅游者所付交通费与实际费用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D. 赔偿数额为旅游者所付交通费与实际费用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违约金
解析:
8.根据有关规定,对兜售物品( )。(B,C)
A. 退还购物价款的20%
B. 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
C. 应扣除导游6分分值
D. 应扣除导游8分分值
解析:
9.导游人员向旅游者兜售物品,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 )等处罚。(B,C,D)
A. 予以警告
B. 责令改正
C. 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D.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解析:
10.如导游人员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情节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及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的处罚均与( )等情形处罚相同。(A,D)
A. 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情节严重的
B. 导游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C. 私自承揽导游业务,情节严重的
D. 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情节严重的
解析:
不定项选择题
11.下列情形中,( )为承诺。(D)
A. 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得知后表示部分接受甲的条件
B. 丙向丁发出要约,丁考虑后向戊表示接受丙的要约
C. 张某向孙某发出要约,要求10天给予答复,孙某未能如期答复
D. 王某根据某商场广告上的“款到发货”的要求及广告上刊登的价格,给商场汇款购买某型号体育用品
解析:
12.遭遇不可抗力一方当事人的义务有( )。(A,B)
A. 通知义务
B. 提供证明义务
C. 说明义务
D. 协助义务
解析:
13.某外国旅游者因个别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执意要求提前退团,导游人员应该( )。(A,C,D)
A. 配合领队做说服工作,劝其继续随团旅游
B. 因需办理分离签证手续,原则上应予拒绝
C. 满足其要求,但明确告知未享受的综合服务费不予退还
D. 协助重订航班、机座,但所需费用由旅游者自理
解析:
14.导游人员的法律特征是( )。(A,B,C)
A. 取得导游证
B. 接受旅行社委派
C. 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与相关旅游服务
D. 泛指为游客讲解的人员
解析:
15.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具有以下特征( )。(A,B,D)
A. 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
B.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比较集中
C. 有利于对旅游者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D. 可供人们游览、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解析:
单选题
16.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培训,每年累计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D)
A. 一星期
B. 半个月
C. 一个月
D. 56小时
解析:
17.有些合同在订立时就是无效合同,《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A)
A.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B.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C.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D.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解析:《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18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