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
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简图。
1.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最小的是( )。(C)
A. 小寒
B. 大雪
C. 清明
D. 芒种
解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离两个节气越近,昼夜长短差值越小。
2.在芒种到小暑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C. 安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 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解析:从芒种到小暑,中间经历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到夏至日至北回归线后南移,A项正确。地球在远日点时(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小暑一般为7月7日前后,所以从芒种到小暑,地球公转的速度先是变慢的,B项错误。这段时间,安徽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项错误。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D项错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D)
A. 年降水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解析:长白山冬季盛行偏北风,其西北坡为迎风坡,受寒潮影响大,冻害多发。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C)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降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因缺少积雪的覆盖,冻害加剧。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为等温线(℃),b为洋流。
5.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水等温线(℃)与洋流示意图”中,与洋流b相符的是( )。
(C)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图中等温线在山脉处发生弯曲,山地气温较低,故等温线凸向纬度较低的地方,所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①③温度自北向南递减,故位于南半球。洋流h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可能是中低纬度的寒流,也可能是中高纬度的暖流。图②海水温度较低且自南向北降低,等温线向低温处凸,可判断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暖流。图④海水温度较高且自南向北降低,等温线向高温处凸,可判断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寒流。
6.洋流b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D)
A. 增温增湿
B. 形成大型渔场
C. 减缓轮船航速
D. 加快污染净化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洋流b性质不能确定,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增温增湿,也可能是降温减湿。洋流b若是暖流,则不能形成大型渔场。轮船顺洋流航行时航速增加,逆洋流航行时航速减缓。洋流将污染物带走,可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
7.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解析:我国亚热带名山海拔超过2000米的不多。黄山和庐山海拔都不足2000米,只有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为断块山,是由地壳断裂上升而成。
8.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B)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该山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冬季会下雪,属山地针叶林带,不适合生长桃树、开辟梯田、种植桑树和竹子。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该山地海拔2500~3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显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B)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
解析:根据材料,该流域的降水28%蒸发,2%下渗到地下,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还剩70%。根据图示,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地下径流由下渗水分补充而来,而下渗只占2%。冰雪冻原地带海拔较高,而海拔2500~3400 m处应该没有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B)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解析: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和山地针叶林之间,而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1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