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

本单篇文档共1275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试卷 1323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9.6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局部日照图,AC为晨昏线,纬线BC弧度为90°,只有该区域恰好为6日。

1.此时北京时间是( )。(B)

A. 6日2时

B. 7日14时

C. 7日2时

D. 6日14时

解析:只有该区域恰好为6日,可知AB、CD均为日界线,一个是自然日界线即零时所在经线,另一个是180°经线。由图可知,CD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所以CD为零时经线,AB为180°经线。因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C弧度为90°,所以CD经度为90°W,即位于西六区。北京时间(东八区)比CD所在地早14个小时,故为7日14时。

2.此时,福州居民观测到日出、日落的朝向是( )。(B)

A. 东北方、西南方

B. 东北方、西北方

C. 东南方、西南方

D. 正东方、正西方

解析:由题可知,AC为昏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福州日出方向为东北方,日落方向为西北方。

下图为我国南极昆仑站、泰山站、长城站和中山站位置示意图。其中①为中山站,②为泰山站,③为昆仑站,④为长城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附近,海拔4087米。

3.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C)

A. 西南方

B.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解析:中山站位于从长城站开始沿地球自转的方向上,且经过的经度小于180°,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方。中山站的纬度高于长城站,故位于长城站的南方。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4.昆仑站距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B)

A. 500千米

B. 1000千米

C. 1500千米

D. 2000千米

解析:昆仑站位于80°S附近,与南极点的纬度差约为10°。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所以昆仑站距南极点的距离约为1110千米,与B项最为接近。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源于生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5.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下列诗词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D)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解析:天气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等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具有多变性的特点。气候指某地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或更长,具有相对稳定性。A、B、C三项均表现的是天气现象,只有D项出现了霜且树木呈现红黄色,明显为秋季的景象,描述的是气候。

6.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下列现象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B)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解析:A项反映的是山地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B项落花可化作春泥,同时春泥可以为花提供养分,反映的是植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项表现了多个事物在某个空间上的组合,没有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项描述的是五原地区的气候和长安存在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离堆山,又称“曲流环绕岛”,指被废弃的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堆山,它曾是深切河曲未裁弯前的凸岸陆地。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大体体现了离堆山形成的不同阶段。

7.下列排序符合离堆山发育过程的是( )。(B)

A. 甲一乙一丙一丁

B. 甲一丙一丁一乙

C. 乙一甲一丙一丁

D. 乙一丙一甲一乙

解析:河流深切形成凸岸高地,由于河流不断地侵蚀,河流凸岸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最后河流“截弯取直”便留下了离堆山。符合这一过程的是甲一丙一丁一乙,故选B项。

8.形成离堆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A. 地壳运动

B. 岩浆活动

C. 河流侵蚀

D. 风力沉积

解析:离堆山是岩石经曲流下切侵蚀作用之后,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的,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措施,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1和岩层3为透水岩层,岩层2和岩层4为不透水岩层。w假设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

9.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C)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解析:甲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为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因此为地垒。

10.甲山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 )。(D)

A. 乙河平均水位下降

B. 丙河流量明显增加

C. 海陆间水循环加快

D. 两河径流总量减少

解析: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使得降水下渗增加并转化为地下水。由图中透水岩层向乙河处倾斜可知,丙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中部分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丙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平均水位上升,故A、B两项错误。甲山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可能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75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