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1
单项选择题
1.成语“问鼎中原”出自王孙满的一句话:“周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下列人物中与成语“问鼎中原”有直接联系的是( )。(C)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解析:春秋时期,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国力强盛,率军到达洛邑郊外显示力量,询问周天子用鼎情况显露其不臣之心,王孙满识破楚王的意图并用言语回应。成语“问鼎中原”由此诞生,成为楚庄王企图称霸中原的代名词。
2.( )修改《法经》为《秦律》,建立比较严密的法律体系,通过“连坐法”对人民实行严密统治,保证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D)
A. 吴起
B. 孙叔敖
C. 伊尹
D. 商鞅
解析:由题干中制定《秦律》、通过“连坐法”控制人民可以推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3.汉初改变了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做法,“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允许百姓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B)
A. 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
解析:汉初通过“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放松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的管控,让利于民,从而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B项正确。
4.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这反映出( )。(C)
A. 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B. 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
D. 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汉武帝实施的“告缗”政策导致大量商人破产,可以得出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C项正确。
5.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B)
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C. 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D. 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题干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灭亡原因的认识,“元之大弊”在于“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朱元璋认为“人君”必须“躬揽庶政”,于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皇权。题干没有涉及选官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D两项错误。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A项错误。
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B)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D.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解析: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状况,向皇帝随时秘密奏闻,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在清朝,中央政府部门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南书房的设立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平定西北少数民族的叛乱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A、C、D三项均不是密折制度的作用。
7.“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止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的战役( )。(B)
A. 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 失败的原因是消极的抵抗
D.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对日军侵华步伐的延缓
解析:题干信息符合淞沪会战的情况,国民政府的军队英勇抵抗日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B项正确。
8.“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C)
A.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依据题中“美国援助”“人心不顺”“我们能够战胜蒋介石”可知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向广大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C项正确。
9.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 增强了民众的民主自由观念
B. 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C. 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思想文化
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解析: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进行批判,增强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观念;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打破思想枷锁,增强中国人探索真理的历史责任感和革新进取的开拓精神;对西方社会科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开阔人们眼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人士采用形式主义的态度分析问题,未能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间的关系,产生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错误偏向。
10.下列有关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表述有误的是( )。(B)
A. 重新确定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选
B. 彻底肃清党内的“左”倾思想
C.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解析: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形成新的政治、军事领导机构,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左”倾错误思想长期存在于部分党员中间,并未因遵义会议的召开而彻底清除。
11.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句顺口溜:“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句顺口溜应出现在( )。(B)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60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