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6
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由此带来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D)
A.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 导致井田制度瓦解
C. 促进私有土地占有形式的产生
D. 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
解析:铁器的冶炼需要开采矿石和大量燃料,铁器应用于垦荒势必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这属于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意义。
2.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体现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体现儒家的“仁”。由此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B)
A. 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相结合
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 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 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
解析:由题干可知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B项正确。
3.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D)
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解析:根据题干中由最初出现问题皇帝要下罪己诏,到后来出现问题皇帝将责任推卸到臣子身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
4.易中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做了如下评价: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C)
A.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解析: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对应的是墨家思想。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对应的是道家思想。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对应的是法家思想。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对应的是儒家思想。
5.江南地方豪强从汉魏以来就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期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此谋求政治权力的人,但直到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其原因是( )。(D)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 唯才是举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门阀士族
C.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 九品中正制形成了僵化的门阀制度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日益僵化。从题干信息看,江南土豪即使有经济力量,也很难成为高级官吏,这是由僵化的门阀制度造成的。
6.据史料记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这表明隋朝( )。(D)
A. 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 都城商业活动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 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 民众经商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解析:“去农从商”体现当时民众经商的意识增强,“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体现经商受到舆论指责。题干描述的地点为“京兆王都”,A项表述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草市是村镇集市,与“京兆王都所在”不符,B、C两项错误。
7.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由“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可知交子有代替铁钱,作为交易凭证的功能。交子因铁钱重量大导致贸易结算不便而产生,商业纠纷是“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带来的结果,B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予以排除。
8.《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中国获得一个深水良港,这与条约中的( )有关。(A)
A. 割让香港
B. 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C. 协定关税
D. 巨额赔款
解析: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香港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是一个深水良港。
9.旧三民主义中的( )被孙中山称为政治革命。(B)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解析:旧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中国独立,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通过核定土地地价,国家逐步赎买土地解决土地问题,即社会革命)。
10.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予女子以参政权不可。”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权的女权运动。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C)
A. 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B. 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C. 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D. 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解析:根据题干“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权的女权运动”反映部分知识女性争取参政权,说明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C项正确。
11.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C)
A. 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 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16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