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29
单项选择题
1.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 )。(B)
A. 敏感期
B. 危机期
C. 稳定期
D. 关键期
解析:处于心理发展危机期的儿童容易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2岁的幼儿处于( )。(A)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0~2岁的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 )。(B)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4.人从出生到2~3岁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B)
A. 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
B. 独立性的出现
C. 坚持性的出现
D. 分离焦虑的出现
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到2~3岁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5.幼儿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分少,不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是( )。(C)
A. 拍球
B. 投掷
C. 长跑
D. 跳绳
解析:幼儿肌肉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因此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时应适时让幼儿休息,以避免过度疲劳。
6.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C)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 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7.( )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它有助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C)
A. 大小知觉
B. 方位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时间知觉
解析: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8.在安静的活动室里,突然一位幼儿的玩具盒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 )。(A)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效刺激物
解析: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玩具盒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是有效刺激物,因此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9.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时说:“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还有太阳和月亮。”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策略为( )。(C)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习惯性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与精细加工策略不同,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幼儿对于记忆策略并不是有意使用的,而是简单地将某些具有共同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
10.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D)
A. 形象性
B. 抽象性
C. 象征性
D. 夸张性
解析:想象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但是常常会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绘画的内容会越来越符合现实、符合逻辑。
11.“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B)
A. 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 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 “超常”的表现
D. 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解析: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童言无忌”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
A. 电报句
B. 完整句
C. 单词句
D. 简单句
解析:儿童语言发展的趋势为: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通常将儿童口语分为不完整句(1~2岁)和完整句(2岁以后)两大阶段。在不完整句阶段,儿童从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的单词句阶段(1~1.5岁),逐渐发展到电报句阶段(1.5~2岁)。电报句是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表现形式是断续、简略的,结构不完整。
13.2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表示意动的功能,表示“我想骑车”。3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展是( )。(A)
A.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 从泛化到协调
C. 从不完整到完整
D. 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解析: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最初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后才逐渐分化,这体现了幼儿的语法发展是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14.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是( )发生的标志。(B)
A. 最初诱发性微笑
B. 最初社会性微笑
C. 最初生理性微笑
D. 最初自发性微笑
解析:研究发现,从第5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发笑。这种有差别的微笑表明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15.有的幼儿表现出对表演的兴趣,而有的幼儿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86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