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卷9
单项选择题
1.主要的教育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 行政法律责任
B. 民事法律责任
C. 刑事法律责任
D. 违宪责任
解析: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追究违宪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 )原则。(B)
A. 方向性
B. 平等性
C. 公益性
D. 全面性
解析:题干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原则。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制度。(C)
A. 教育职员
B. 教育职员聘任
C.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D. 教师聘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6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一般责任
D. 行政责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以孩子没有户为为由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B)
A. 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D)
A.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4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某幼儿园规定,女教师必须在园工作3年后方可怀孕,否则产假按事假对待,该规定( )。(D)
A. 合法,体现了幼儿园的自主办园权利
B. 合法,保障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
C. 不合法,侵犯了女教师的身体权
D. 不合法,侵犯了女教师的人权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是教师所享有的权利之一。根据题干所述,该幼儿园的规定侵犯了女教师的人权。对于迷惑项C项,“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而“人权”是指人和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包括生存权、人身权、政治权,等等。前者属于人权的一部分,且与本题所述内容不符。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C)
A. 给予撤销
B. 宣告作废
C. (永远)丧失
D. 公告无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情形之一”的是( )。(D)
A.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 不关心集体的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数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2)项、第(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
A. 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1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