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28
单项选择题
1.当儿童在生理和活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其内心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混乱。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行为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 )。(B)
A. 关键期
B. 转折期
C. 敏感期
D. 稳定期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是转折期的定义。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幼儿处于( )。(C)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具体运算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5岁)四个阶段。
3.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对自己儿子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类型属于( )。(A)
A. 纵向研究
B. 横向研究
C. 差异研究
D. 因果研究
解析: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的研究。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B)
A. 认识依靠行动
B.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 开始接受任务
D. 最初步生活自理
解析:5~6岁的儿童在幼儿园大班,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是:(1)好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 )。(A)
A.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B. 头尾原则、远近原则
C. 上下原则、远近原则
D. 上下原则、近远原则
解析: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6.适合出生到2~3个月婴儿的玩具有( )。(D)
A. 娃娃、小碗
B. 积木、拼图
C. 不倒翁、拨浪鼓
D. 色彩鲜明的小球、音乐式小铃
解析:为训练2~3个月的婴儿能较好地集中视线,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玩具,如气球或床铃。
7.( )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最小差别的能力。(B)
A. 视觉集中
B. 视敏度
C. 颜色视觉
D. 视觉缺陷
解析: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一定距离之外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8.老师在讲故事时,经常会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幼儿的( )。(A)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注意转移
解析:3~6岁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或变化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老师在讲故事时,经常会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9.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 )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A)
A. 艾宾浩斯
B. 冯特
C. 比奈
D. 弗洛伊德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明确指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
10.一个小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她到幼儿园对小伙伴说:“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这是幼儿( )的表现。(C)
A. 记忆
B. 知觉
C. 想象
D. 撒谎
解析:题干所述的情况是由幼儿想象的虚构性引起的。
11.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C)
A. 直观的概括
B. 语词的概括
C. 表象的概括
D. 动作的概括
解析: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外部事物的形象特征已能在儿童头脑中保留,出现了表象的概括。
12.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C)
A. 过度规范化
B. 扩展不足
C. 过度泛化
D. 电报式言语
解析:泛化又称词语扩充,是指儿童对词义的理解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扩展是指以一个单词指代比正确范围更广的一堆事件或东西。题干中的幼儿将“飞机”说成“一只很大的鸟”,正是泛化的体现。
13.在儿童言语发展中,学前儿童掌握词类的顺序正确的是( )。(A)
A. 名词、动词、形容词
B. 动词、形容词、名词
C. 形容词、动词、名词
D. 名词、形容词、动词
解析:关于学前儿童掌握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1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B)
A. 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 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 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解析: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情绪强烈,很难自制,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题干所述现象说明4~5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74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