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
单项选择题
1.在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D)
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的加权平均数
B.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积
C.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
D. 累汁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解析: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额.说明现象逐期增加或减少的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差额,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的增长量。它们之间的关系:(1)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分别构成的新的时间数列,首项相等。(2)累计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3)相邻两项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故本题选D项。
2.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本级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这体现了公共财政具有( )的基本特征。(A)
A. 法治化
B. 非营利性
C. 提供一视同仁服务
D. 弥补市场失灵
解析: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1)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营利性的性质;(5)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公共财政的法治化要求包括:(1)公共财政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理财;(2)政府的全部收支要编入预算;(3)政府预算收支运行和管理要做到规范、公开、透明;(4)政府预算要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政府要严格按经同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并接受公众和人大的监督。故本题选A项。
3.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思路相同的是( )。(A)
A.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B. 时期序列序时平均数
C. 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的连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D. 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的连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
解析: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有两种情况,(1)由连续时点计算;(2)由间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每隔一定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这种间隔相同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即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另一种情形是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这种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4.通常情况下,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资产的( )。[2008年真题](C)
A. 收益性
B. 安全性
C. 流动性
D. 可得性
解析: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基本原则为: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货币层次。
5.条件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享受等同的税收政策,这体现了公共财政( )的基本特征。[2008年真题](C)
A. 法治化
B. 弥补市场失灵
C. 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
D.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表现在财政支出方面,意味着公共财政提供的服务是适用于所有的市场活动的,或者服务于所有市场活动主体的根本利益;表现在税收方面,意味着条件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享有同等的税收政策。
6.选择一种不导致夸大资产、不虚增账面利润、不扩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体现的是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要求。[2007年真题](C)
A. 重要性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实质重于形式
解析:谨慎性,又称为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采取一种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账面利润、扩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
7.财政幻觉是指( )。(C)
A. 民众通常更关心减轻税收负担,却忽视了可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会降低
B. 民众通常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失灵问题会越来越少,政府支出规模会保持稳定
C. 民众通常更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D. 民众通常相信财政支出数量会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公共选择学派认为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即他们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8.对影响资产、负债、损益较大的会计事项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而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报告使用者作出判断的前提下进行简化或合并反映。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 )要求。(C)
A. 一贯性
B. 客观性
C. 重要性
D. 谨慎性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重要性要求对影响资产、负债、损益较大的会计事项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而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报告使用者作出判断的前提下进行简化或合并反映。
9.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
A. 信贷供给过度
B. 财政赤字规模过大
C. 定期存款余额过大
D. 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相关内容。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信贷供给过度。
10.根据《合同法》,关于债权转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具有人身性质的债权不能转让
B.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C. 双方订立合同时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不能转让
D. 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经过债务人的同意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权利的转让。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通知债务人,但并不需要债务人的同意。
11.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的政府预算是( )。(D)
A. 绩效预算
B. 地方预算
C. 资本预算
D. 经常预算
解析:本题考查经常预算的概念。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收入为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如维持政府机关运转的日常活动经费支出等。
12.会计核算中,区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D)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货币计量
D. 会计分期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会计核算中,区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分期。
13.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A. 信息的不完全性
B. 企业规模的大小
C. 市场失灵
D. 管理成本的高低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形成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39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