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34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34

本单篇文档共781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1192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60
收藏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34

单项选择题

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C)

A. 遗传因素

B. 自然环境

C. 社会环境和教育

D. 生理成熟

解析:“玉不琢,不成器”意为玉不经过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是指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这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B)

A. 主动感对内疚感

B.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这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其中,0~1.5岁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3.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D)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观察法的概念见第27题解析。

4.适合幼儿发展的内涵是指( )。(C)

A. 追随幼儿的兴趣

B. 任其自由发展

C. 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D. 跟随幼儿发展

解析:适合幼儿发展,就是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B. 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C. 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D. 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进行的。

6.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C)

A. 相向示范

B. 围观示范

C. 顺向示范

D. 三种结合

解析:因幼儿的方向知觉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采用顺向示范比较好。

7.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完整地听完了教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 )较好。(C)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范围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分配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该小朋友完整地听完了教师讲的故事,说明他注意的稳定性较好。

8.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B)

A. 运动记忆

B. 形象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语词记忆

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9.幼儿在想象中常常表露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文文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C)

A. 经验性想象

B. 情境性想象

C. 愿望性想象

D. 拟人化想象

解析:文文希望长大后也要和妈妈一样做一个老师,属于愿望性想象。

10.直觉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

A. 感知、动作

B. 具体形象

C. 语词概括

D. 概念、判断、推理

解析:直觉行动思维就是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11.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 )特点。(D)

A. 片面性

B. 经验性

C. 自我中心性

D. 不可逆性

解析:思维的不可逆性是指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若A>B,则B<A。题干所述正是幼儿思维不可逆的体现。

1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 )。(B)

A. 元音

B. 辅音

C. 前鼻音

D. 齿音

解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13.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的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D)

A. 情绪的内隐性

B. 情绪的依赖性

C. 情绪的受感染性

D. 情绪的情境性

解析:婴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14.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激动的情绪?( )(B)

A. 转移注意

B. 斥责

C. 冷处

D. 安抚

解析: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容易变化,且容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幼儿激动时,应转移其注意,或者采取冷处理、安抚等方法,不宜加以斥责。

15.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D)

A. 胆汁质的儿童

B. 多血质的儿童

C. 黏液质的儿童

D. 抑郁质的儿童

解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说明该类气质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弱;“防止疑虑、孤独”说明该类气质儿童具有情绪抑郁的特点。因此,题干所述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抑郁质的儿童。

16.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 )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B)

A. 探索

B. 模仿

C.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81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3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