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模拟试卷33
单项选择题
1.幼儿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D)
A. 避免幼儿观看这类影视片
B. 对有模仿行为的幼儿进行说理教育
C. 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解析: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当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2.妈妈问小明:“哪个是左手啊?”小明想了想,举起了左手。然后,妈妈又问:“哪个是右手啊?”小明想了一会儿说:“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小明的心理发展应处于( )。(B)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小明经过一定的思考才给出问题的答案,说明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维活动。小明知道左手是哪只手,却不知道右手,说明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还未达到具体运算水平。因此,其认识发展应处于前运算阶段。
3.( )是教师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C)
A. 讲解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游戏法
解析: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4.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A)
A. 直接经验
B. 课堂学习
C. 间接经验
D. 理解记忆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5.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动作技能是( )。(D)
A. 绘画与行走
B. 行走和探索
C. 伸手够物和反射
D. 伸手够物
解析:儿童所有动作技能的发展中,伸手够物在婴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B)
A. 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 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 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 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解析: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的,因此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要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的方式示范动作。
7.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
A. 注意
B. 想象
C. 需要
D. 思维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这样的心理现象属于注意。
8.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会( )。(D)
A. 不会变化
B. 不会缩小
C. 逐渐扩大
D. 逐渐缩小
解析: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9.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A)
A. 经验性想象
B. 情境性想象
C. 愿望性想象
D. 拟人化想象
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平时脸上淌汗就需要洗脸、洗澡的生活经验展开的想象,属于经验性想象。
10.幼儿依靠头脑中的苹果、梨子等形象来进行加法运算,这种思维方式为( )。(A)
A. 具体形象思维
B. 聚合式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直觉行动思维
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表现在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11.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A)
A.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是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主要作用,其作用越来越小。
12.幼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 )学会的。(B)
A. 强化
B. 模仿
C. 辨音
D. 思维
解析:模仿是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
13.(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D)
A. 心境
B. 激情
C. 惊悚
D. 应激
解析:当人遇到困难,特别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时,就进入了应激状态,把各种潜力调动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
14.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A)
A. 道德感的发展
B. 羞愧感的发展
C. 美感的发展
D. 理智感的发展
解析:中班幼儿常常“告状”,正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15.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
A. 胆汁质的孩子
B. 多血质的孩子
C. 黏液质的孩子
D. 抑郁质的孩子
解析:对胆汁质的儿童进行教育时,着重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又要防止任性、粗暴。
16.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C)
A. 元认知
B. 道德认知
C. 心理理论
D. 认知理论
解析: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34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