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与指导)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幼儿的基本活动是( )。(A)
A. 游戏
B. 上课
C. 体育
D. 音乐
解析:幼儿喜爱游戏,并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D)
A. 上课
B. 唱歌
C. 讲故事
D. 游戏
解析: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3.以下关于幼儿游戏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 成人最好参与其中
B. 自主自愿的活动
C. 没有外在目的
D. 无拘无束的活动
解析:幼儿游戏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活动,不能强制,没有外在目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选择进行的自主自愿的活动。
4.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C)
A. 复演说
B. 松弛消遣说
C. 预演说
D. 剩余精力说
解析: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这个游戏理论被称为预演说。
5.认为“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进程”的游戏理论是( )。(A)
A. 复演说
B. 松弛消遣说
C. 预演说
D. 剩余精力说
解析: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霍尔,主要观点是认为游戏是人类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进程。
6.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B)
A. 表演游戏
B. 结构游戏
C. 角色游戏
D. 规则游戏
解析: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如积木、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题干所述游戏是结构游戏。
7.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B)
A. 创造性游戏
B. 有规则游戏
C. 表演游戏
D. 个人游戏
解析:有规则游戏是指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商定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娱乐为目的,以各种互动方式和实物、情节为手段,在无形中锻炼幼儿某些方面能力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
8.不属于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对幼儿园游戏种类进行划分的一项是( )。(B)
A. 联合游戏
B. 规则游戏
C. 旁观游戏
D. 单独的游戏
解析:美国教育家帕顿发展了儿童社会性游戏的思想,根据儿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把儿童的社会性游戏分为如下6种:无所用心的行为(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9.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
A. 练习游戏
B. 规则游戏
C. 象征游戏
D. 建构游戏
解析: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游戏分为三类:机能游戏(0~2岁)、象征游戏(2~7岁)、规则游戏(7~11岁)。其中,机能游戏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其特点是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是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
10.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C)
A. 表演性符号
B. 工具性符号
C. 象征性符号
D. 规则性符号
解析:2~7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让我们假装”游戏的阶段。儿童能以许多方式,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体力、社交能力。例如,儿童把一个物体假想成另外一个物体(如把一块长方形积木当做一把梳子,这块长方形积木属于象征性符号)。因此,根据题干所述,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象征性符号。
11.( )儿童能根据角色的特点制订并遵守规则,也能互相观摩、互相评议。(A)
A. 大班
B. 中班
C. 小班
D. 托班
解析:大班角色游戏的内容比较丰富,能根据角色的特点制订规则,并认真地遵守规则,也能互框观摩、互相评议。
12.在指导儿童开展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C)
A. 会识别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
B. 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轻重、长短、前后
C. 会识别左右
D. 会识别上下、中间
解析:教师在指导儿童开展结构游戏时要注意让幼儿园大班儿童学会以下结构知识和技能:会识别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们建造的物体比中、小班幼儿更加精确、整齐、匀称,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同时,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能够合作建造物体。
13.幼儿游戏时,教师应当( )。(B)
A. 布置墙面主题栏
B. 注意观察幼儿游戏
C. 抓紧时间备课
D. 与其他老师交谈
解析: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应注意观察,或适当参与幼儿游戏。
简答题
14.简述游戏的含义。
游戏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儿童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3)游戏是儿童的自发学习。
解析:
15.简述儿童如何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生活。
儿童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其进行游戏的基础和源泉。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不受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一般儿童游戏的假想表现在:
(1)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儿童在游戏中必须凭借想象,把自己想象、装扮成某个角色,并接受游戏伙伴所想象、装扮的角色。
(2)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游戏材料。幼儿在运用游戏材料时,需要把玩具想象成真实的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22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