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20
单项选择题
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A. 知识的传授
B. 发展学生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强调“能力”的重要性,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解析:教育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3.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C)
A. 启发式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罗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贯彻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学记》中的这三句话主张启发诱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要求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
5.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B)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发现法
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说明李老师运用了讨论法。
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B)
A. 自学法
B. 读书指导法
C. 练习法
D. 参观法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
7.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
A. 实习作业法
B. 实践探究法
C. 实物演示法
D. 实验教学法
解析:要求学生回家量日常用品的体积,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属于实习作业法。
8.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 )。(D)
A. 熟练掌握知识
B. 精心选择教法
C. 设计教学环节
D. 用心备课
解析: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D)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解析:效度是指测验能准确测量到所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10.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C)
A. 故事导入
B. 情境导入
C. 悬念导入
D. 直接导入
解析:林老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题目的不合理之处,并产生探索其原因的欲望。这种导入方法属于悬念导入法。
11.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D)
A. 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 人生经历不同
C. 个性品质不同
D. 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解析: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发现,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12.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特征的是( )。(A)
A. 全面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变通性
解析: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3.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 班级教学
B. 分组教学
C. 复式教学
D. 个别教学
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4.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
A. 认知的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生理的内驱力
D.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红因喜欢文学作品而喜欢上语文课,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
15.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而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羡慕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D)
A. 直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0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