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所以此题选择A。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C)
A. 发现学习理论
B.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 教学与发展理论
D. 范例教学理论
解析: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发现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国家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D)
A. 阶级性
B. 生产性
C. 目的性
D. 相对独立性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题干所述“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即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C)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个体内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题干中,量变导致质变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C)
A. 衔接并且对应
B. 衔接但不对应
C. 不衔接也不对应
D. 不衔接但对应
解析: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之间是平行的,既不对应,也不衔接。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B)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生态功能
解析:此题考察教育的功能,按照作用对象划分,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又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题干中,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经验课程
D. 社会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采用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同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B)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
D. 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解析:我国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 长善救失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 因材施教
解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德育原则。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B)
A. 说服教育法
B. 品德评价法
C. 榜样示范法
D. 品德陶冶法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题干中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方式是对学生品德进行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属于品德评价法。
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82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